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把希望都寄托在“3·15”

2013年03月15日 07:19   来源:红网   谢伟锋

  又到一年315时,但凡这个时候电视荧屏上、众人的手机里,都有很多关于消费者权益的活动和信息。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厚爱,老百姓们大都已经不是太当一回事,毕竟这种应景式的提醒,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笔者做了个试验,拨打了12315消费者热线,很快就有人接通,当笔者问及3月15日当天是否有消费者权益保障活动之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很清楚;笔者又问及当下热议的网购商品是否能得到当地消协的维权之时,答案是斩钉截铁的——“这个职责范围是发货者所在地的12315承接!”

  对于这样的解释,笔者并不满意。毕竟网络商务已经是当下风头正劲的消费方式,而相关的投诉已经呈现高增长的势态,但是作为后续服务的工商管理和维权服务,怎还是囿于“打太极”的老套路中。这还是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前夕的解答,如果在平时,电话有没有人接恐怕都是个问题。

  从全年的角度来看,3月15日的确是消费者的节日,很多被劣质商品、粗暴服务积压怨气的消费者选择在这一天“有仇报仇,有冤申冤”。而工商部门也似乎窥见了大家的心态,早就预案性地在当地城市中心位置摆好龙门阵,就等大家前来捧个人场,同时新闻媒体的长枪短炮也适时在现场予以报道;而更精明的商家则完成了反围剿般的突袭,他们把3月15日包装成了和五一、国庆同等级别的促销时段,叫好又叫座。

  3·15过后呢,恐怕只是众人各取所需之后的人走茶凉。而纵观当下消费者所面临的重重问题,和良性的市场次序依然有不小的距离。笔者看了下这两天的新闻热点,有深圳的海砂房质量堪忧、上海大众帕萨特汽车自燃者众……这些都赶上了3·15,接下来的口诛笔伐再所难免,然而关于这样的新闻,是不是去年、前年都以不同的版本上演呢?

  单单个3月15日,并不能承受整顿市场之重任,但这天却又被人为地披上太多的光鲜亮丽。坊间流传着“315晚会和春晚一样都是老百姓爱收看的节目”,而这一天被曝光的商家,有大名鼎鼎的国美电器、锦湖轮胎、依云矿泉水、美赞臣等,范围涵盖国内外,同时中国电信、招商银行等一些小伎俩也被揭开。看完晚会自然解气,可问题是来年为何这样那样的问题依然不断?

  我们现在的市场监督行为,有时候更像是“打地鼠”式的执法,等到问题出现了,并且已经到了民怨颇大之时,相关的工商、税务、质检便倾巢出动,一顿犁庭扫穴之后,不良商家举手投降。然而这种被动执法的后续效果如何,恐怕老百姓心中都跟明镜似的。

  事情还是有好的转向,这次全国两会中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就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一条。该部门的组建,显然就是针对百姓呼声很高的食品安全问题而进行的对症下药,而以往的“13个部门管不好一盒奶”的黑色幽默,也许会成为历史。对于这样的改变,比起“年年岁岁花相似”的3·15来说,更值得百姓期待。

  其实笔者在这不是刻意去贬低3·15的价值,作为世界性的公益日,这一天是值得关注的。但是靠“毕其功于一日”来把问题浓缩,显然是不行的。当下国内消费市场并不旺盛,这和部分无良商家的存在有着一定关系,所以说别把消费者权益的概念单一化、节日化,而是当成功课每天都在认真做,那绝对是国家、群众之福祉。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农民增收后的四大希望    2013年03月08日
  • ·播种希望 耕耘未来    2013年03月08日
  • ·播种春的希望    2013年03月07日
  • ·人勤春早 播种希望    2013年02月22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