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把雷锋精神放在博物馆里

2013年03月05日 07:16   来源:红网   谢伟锋

(王乃玲/图 来源:红网)

  “吴铁库捐赠文物693件,雷正球捐赠文物15件,李湘枚捐赠文物19件……”3月1日,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辽阳市在位于弓长岭区的辽阳雷锋纪念馆举办“纪念·奉献·传承——2013年雷锋文物史料捐赠仪式”。(3月4日《辽宁日报》)

  3月5日是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辽阳雷锋纪念馆增添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届时势必会给前来参观之人以新的启示和收获。然而笔者疑惑的是,在全国各地的雷锋纪念馆,人们在参观游览一遍之后,是否真能达到吸取营养的效果呢?

  雷锋精神,一个横跨老中青三代的精神符号。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雷锋精神在很多新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心中,形象是模糊的,对他们来说,靠言语传达当年全国人民的偶像雷锋的故事,似乎无法把精髓复制;在他们看来,最能符合时代节拍的“雷锋”,恐怕是由田亮参演的电视剧《雷锋》,用当下时髦的元素来推演上世纪的人物,似乎是现在流行做法。然而这部电视剧却被雷锋生前的70位战友抵制,在老一辈看来,雷锋是不能和“娱乐”有交集,这与干一行爱一行、为人憨厚,艰苦朴素的雷锋形象相违背。

  所以现在要领略到最原味的雷锋精神,看来是非去雷锋纪念馆不可。全国雷锋纪念馆有多处,像抚顺、长沙以及杭州等都比较有名,这些纪念馆接待来来往往的游人,必把雷锋精神当成礼物以馈赠来宾。然而值得玩味的是,每年雷锋纪念馆三月份的时候最为火爆,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各种捐助、学习、参观都扎了堆,而馆方也忙得焦头烂额,但是一过了三月上旬,分水岭效应就立刻呈现,大家该干嘛都干嘛去了。

  这种集中式学习雷锋的活动,本身并无太大意义。用行动心理学来说,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奉献社会这些善举本身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它更应该在生活中以一种氛围传递出去,这样才更接地气。如果只是把一干人等在3月5号前后这几天拉到雷锋纪念馆里去,很可能就只是一日游的效果,恐怕最终会落于“言之凿凿听之藐藐”的境地。

  其实用生活工作的角度去解读雷锋精神,发现依然具有时代气息。例如雷锋的“钉子精神”,这和当下流行的术有专攻有着相同的切入点,像雷锋那样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应该能给当下在职场努力打拼的年轻人一种感同身受的启发。

  每年3月5日最忙的人就是雷锋,这种赶场效应只能像是明星在走穴。而雷锋精神作为一个时代传下来的精神财富,本应该轻松自如地在生活工作中得到善意的闪光,而不是非到3月5号这一天在雷锋纪念馆才能成为真经。

  愿“雷锋很忙”成为过去!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