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万元,低于农民伯伯,叫我这个中文硕士情何以堪。”昨天,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帖子引起众人争论。(2013年03月01日汉网-武汉晚报)
这个比较的潜台词就是“农民伯伯”不应该有高收入,所以硕士才有如此苦闷。网友之间引发起目前农民工工资高于普通白领的争论,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是在社会转型期间,直接劳动力上升,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都没有错,都从一个角度出发,看出了社会存在的现象,但是没有认识到这种简单的对比之后,预示着社会观念将发生深刻变化。
改革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农村的“老三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又出现了以农民工、老人种地、农村空心村为代表的“新三农”问题,“农民工”一词既含有身份的歧视性偏见,又具有职业定位的不确定性,进程务工的农民飘来飘去,在城乡之间难于安放,成了中国社会难于解决的头痛问题。
十八之后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十分重视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化解上述的尴尬,提出了就地城镇化、就地职业化的方针,那就是不牺牲农村的原有空间和农业的性质,提高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倡导农民的职业化,提倡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其目的就是把传统的农民身份,转变为新的务农职业,不久的将来从事在这些职业“农民”以及直接为农业服务的“新的三产”的不断涌现,从事农民职业的收入,未必就比普通的白领低,这不仅是现实,更是一种趋势。
如果看不到即将到来的中国变革现实,思维上还是残留固有农民身份的概念,那种人比人气死人的现实将会越来越残酷,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将会淡化身份的效应,而使职业的潜能越来越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人只有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解放思想,任重道远,而只有思想解放了,才会不惧山高水阔,自由的翅膀一飞千里,将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
因此莫要以身份比收入,而要创造职业谋幸福,这是中国未来社会改革的愿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