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转型期创新驱动发展的两大着力点

2013年03月01日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到“创新”一词,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下一步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疑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扎扎实实抓好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促进科学发展。其中,有两大重要着力点。

  第一,着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科学、技术的灵魂,离开了创新,无论是知识还是科学技术,都会显得陈旧、落伍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创新才是知识、科学、技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而经济社会也只有在创新再创新的持续运动中才能不断添加推动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只要世界上出现了由创新驱动下的、重大的、突破性的科技革命,就一定会出现经济社会的飞跃式发展;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显得步履蹒跚。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科学发展,都亟须科技创新来驱动。为此,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善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人才。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育才用才机制。二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与政策环境。要在全社会营造并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人文环境。三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促进“协同创新”。四要加强科技宏观管理与协调。包括加强各相关部门在决策方面的协调,使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步调一致;统筹协调、科学配置科技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等等。此外,还要加强科技立法,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第二,着力推进制度和体制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学的制度与体制保障。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显且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从我国的发展全局来看,制约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种“瓶颈”亟须通过制度体制创新来破解,从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开辟道路。

  制度和体制创新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其中,应特别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继续深入地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实事求是地探索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找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推进思想理论创新和制度体制创新,从而指导推动实践向前发展。其二,要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推进制度体制的高效化、规范化、协调化、科学化建设。其中,科学化是制度体制建设和创新的总体性要求。一种制度创新也许有助于提升效率,却未必能体现社会公平,这样的制度创新就谈不上科学。因此,制度体制创新一定要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总体目标指向,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兼顾,力戒主观片面性,通过制度体制创新,提升制度体制的科学化水平。

  (执笔:胡隆辉 付钦太)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