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湖北小学生踩踏事故 撤点并校"并非"祸首"(图)

2013年02月28日 10:38   来源:东方网   陈云发

  2月27日早晨,湖北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宿舍楼发生学生踩踏惨案,造成寄宿的小学生4死11伤,消息传开,令人震惊。

  为平息家长的悲愤情绪,当地“雷厉风行”进入处理程序,副市长道歉,教育局长等人立即停职,小学校长等4人移送法办,接下来的便将是具体出台赔偿办法。而追究事故原因,自然是管理宿舍的老师未及时开启铁门,负主要责任;孩子们提前起床,又不守秩序,是一起“突发”、“偶发”事件等等。作为整改,地方政府可能会承诺加强管理、投资修新宿舍,并对全地区学校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加强责任云云。这就是中小学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的处理“剧本”,而真正从根本上如何杜绝此类惨剧的举措,则无人追究。

  其实,基层学校出非常死亡事故,与教育局长、分管副镇长等并无直接关系,冒然将他们先行停职,并不公平;当然,此类因领导责任而停职的临时处分,意义也并不很大,因为等事件平息后,无直接责任的官员一般都会复职甚至调任他职,连升一级的可能也会有。我认为这也是允许的,因当他们并不是事故的肇事者。

  那么,造成此次、连同过去一系列校车安事故惨剧的根本原因何在?我认为根子出在教育部门的“撒点并校”的政策上面。像905人的秦集小学,居然寄宿生就有500多人。过去,农村小学由于点多,学生一般都可以就近上学,即使是乡中心小学,也都是就近入学,小学根本没有寄宿生,所以学生既不会发生大面积食物中毒事故(学生自己带饭),也不会发生秦集小学这样的踩踏事故,更不需要因校车接送而造成校车安全事故。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教育部门在所谓整合资源旗号下,大量撤点并校,不仅把一些校舍陋小、学生少的“微型小学”撤并了(这当然是可以的),而且也把有一定规模、存在时间长、教学质量好的原小乡政权时期的老中心小学也撤并了,由于现在的乡镇辖地较大,因此,中心小学规模很大,居在远地的学生就只能寄宿或使用校车接送,便派生出学生校车安全、学生食宿安全等问题。我搞不懂的是,农村小学搞什么寄宿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才八九岁,要他们离开家长呵护、独立过寄宿生活,这人道吗?所以,这类学生安全事故,主张辙点并校的教育部更高领导才是主要的责任者。

  毫无疑句,小学教育在布局上贪大求正规及撤点并校的举措,是造成小学生群体性人身安全事故不断的根本原因。希望一条条鲜活的幼小生命,能让教育部门官员清醒过来,恢复让农村小学生就近入学,多设小学教育点,多办小规模的小学,不要强迫他们当寄宿生了,不要叫他们坐校车上学了,这才是杜绝学校群体性安全责化事故的根本能决办法。这不是因噎废食,对小学生,保证他们健康、安全成长是最首要的问题。小学生学文化知识,也就是打一个初级的基础,用得着一切都“正规”(包括强令穿校服)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