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广东东莞市掀起宣传浪潮,一条时长15秒,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在广州南站、长沙南站等全国多个高铁站场以及电影院线放映,为东莞“正名”。另一部由王志东、易建联等名人参演的宣传片《Hello,东莞》,也正在拍摄制作当中。据称,这是为了祛除东莞被称作“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等妖魔化名号而作的努力。(2月27日《羊城晚报》)
居民对所居住地域、城市形成归属感,希望爱护地域和城市名誉,这是能够理解的诉求。地域名誉和城市形象,也对居民个体、群体的形象甚至切身利益产生影响。网上流传的“爱老婆就别去东莞”等俏皮话,除了让东莞人感到憋屈之外,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东莞官方掀起正名宣传浪潮,并无不可。
问题在于,既然是正名宣传,就要有所针对性。按照东莞官方的说法,东莞被称作“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都是不实评价。所谓“性都”,是指扫黄不力而发育、发展、实现了畸形繁荣的情色产业,这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莞的其他城市标签。前面提到的“爱老婆就别去东莞”一语就由“性都”传言衍生出的。而“血汗工厂”则是境内外一些媒体和学者对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严苛甚至严酷的管理秩序,以及政府对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力等现状的批评。曾有诗人以制造企业生产线上每年多少万根断指、断肢为喻,来抨击无良企业和不作为官员。至于“东方斯巴达”,说的是曾一度让人谈之色变的案件高发的治安状况。
东莞官方在推出城市形象宣传片时,一方面提到了上述三类有代表性的妖魔化名号,另一方面却对所谓妖魔化名号对应的三方面状况避而不谈,只是以几起网上流传过的移花接木事例(外地发生的事情被人说成在东莞发生)为据,将外界从上述三方面对东莞发表的批评都贬斥为妖魔化。这种“正名”的自辩逻辑显然是无法成立的,东莞官方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一方面披露东莞在整治非法情色产业、整顿制造业秩序并切实维护劳工权益、强化治安管理方面已经做过的努力和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欢迎本地居民、外地朋友继续就包括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内的各类事宜提出意见和批评。
再来看年后登陆全国各大高铁站场和电影院线的东莞城市形象宣传短片的内容。据介绍,短片分人文篇和产业篇,分别介绍东莞的悠久历史、传统民俗、篮球文化等;产业篇中则有韩国三星(东莞)、东莞唯美等六家知名企业负责人的身影,反映东莞产业配套完善等方面优势。短片制作精良,包含诸多有代表性的“东莞元素”,正如《羊城晚报》报道中提到的,让东莞本地居民、网友感到自豪。
然而,这是城市形象宣传短片,主要在东莞市外播映,面向的受众是并不了解甚至积累了一定负面形象的外地人。这样看起来,受众接纳短片刻画的“东莞元素”的效果很值得怀疑。更何况,短片形式上、结构上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对外传播内容,存在高度的同质化。换言之,在回避对所谓妖魔化名号的澄清的同时,东莞对外宣传端出的内容,无论是特色,还是渗透力,都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在重蹈有关方面斥重资制作,并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映中国形象片的套路。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