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彪:人民币国际化需迈过中日韩货币合作这道坎

2013年02月05日 09: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与英镑、美元等一样,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成为区域化货币,再以此为基地向周边乃至全世界辐射,最终成为世界性货币。中日韩三国经济体规模巨大,无论在经贸还是投资方面相互间均已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如何加强中日韩之间经贸与货币合作,是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首先要迈过的坎。一个连周边都走不出去的货币,何言国际化?

  东亚货币合作始于1989年的APEC会议,该会议提出一系列促进各国货币金融合作的提议。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推动东亚货币合作的催化剂,各国普遍希望加强合作以维护本地区稳定,各种多边、双边金融与货币合作方兴未艾。2000年5月,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的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达成以双边货币互换为核心的紧急融资框架协议,称为《清迈倡议》,这是中日韩三国在“10+3”多边框架下货币合作的开始。此后几年时间内,东亚建立了丰富多样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如“亚洲债券基金”和“亚洲货币单位”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东亚金融货币合作迈上新台阶。为维护本地区各国金融稳定,更好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中、日、韩加强了货币合作力度。2008年12月,中韩签订总额180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2011年10月,两国将货币互换规模扩大一倍,增至3600亿元人民币,并以此来鼓励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及人民币。中日两国央行在2002年缔结3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2011年12月,两国决定再度续约,并达成扩大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发展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市场、投资发展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日本购买人民币主权债务、鼓励私营部门在海外市场发展人民币和日元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一揽子协议。舆论普遍认为,该协议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推动意义。

  中日韩加大货币合作具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减少汇率风险,促进经贸与投资发展。近年来,中日韩经贸合作发展较快,三国间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4倍。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151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294.5亿美元。三国扩大本币互换,可有效降低美元不断升降起伏所带来的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二是节省外汇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多年来,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方面进展不足,为各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就好像每个国家都背负一个大型“水缸”灭火,而缺乏一个共同的“大缸”,导致外汇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而加大相互间货币合作,可节省外汇资金,有利于经济发展。三是降低各国对美元的依赖,有利于推动本币国际化。三国间贸易结算历来以美元为主,比如中韩贸易,95%以上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而实行货币互换,中、日、韩三国的企业就可以本币支付债务和进行结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美元等外币的过度依赖。

  东亚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大批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云集于此,但是,该地区也是世界货币金融合作最为欠缺的地方之一。首先,政治、历史等因素频频发酵,影响地区货币合作。近来,中日韩各国在历史认知、岛屿争端等方面摩擦不断,东亚货币金融合作逐渐陷入困境。其次,货币合作层次难以升级。目前东亚货币合作主要停留在“货币互换”层面,货币合作层次不高。中日韩三国围绕主导权之争,使一些关键问题难以取得突破。

  但人民币国际化势不可挡。当前,美元“一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日显,国际上要求构建合理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空前高涨,客观上为人民币提供了机遇。中国正按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截至2011年末,我国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达到13012亿元人民币,与中国境内发生人民币收付业务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81个。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人民币的优势地位将越加突出,最终将冲出东亚,走出亚太,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