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听得有点累,政府工作报告不妨“换副面孔”

2013年01月30日 07:19   来源:羊城晚报   祁海

  每年,各省、各市开“两会”,省长、市长都要在大会上念将近两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就算听得有点累,也必须强打精神,否则被记者拍了打瞌睡的镜头,那就是“不积极履职”的铁证!这可有点冤了,一部电影太冗长,观众也会昏昏欲睡呀!那么,能不能将政府工作报告改短一些?恐怕短不了。因为这个报告是代表当地政府表态,要顾及各行各业各部门,对哪一方少提几句也会招致不满,以为政府对他们不够重视。

  这种面面俱到的工作报告,有时像是流水账,罗列一大串项目名称和数字,像念一份菜单,缺乏详细展述,更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以来有什么成绩与不足?其中可总结出什么经验和教训?新一年的工作会有什么难度,将如何解决?往往都是点到即止,没太多篇幅去论述。其实这才是人大代表最需要了解的内容。有些行业实在没有篇幅去介绍,只好用标语口号来对付。如“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灾害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统计、侨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等等,言之无物,白占篇幅。

  政府工作报告存在以上毛病,责任不在省长市长,也不在起草报告的同志,问题出在政府工作报告通用的“陈旧模式”。

  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我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书面发言”和“口头发言”两部分,以上难题就迎刃而解。书面发言部分着重谈“面”,可以是展览式,是对整个辖区各行各业的总结和展望,供两会代表在会下审读,也要讨论。书面发言因不用念稿,篇幅长一点也没关系,可面面俱到。它并非政府各部门提交的参考附件,而是省长、市长的总结,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组成部分,只是不在大会上宣读而已。

  口头发言部分才是省长、市长在大会上作的报告,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谈“点”。主要是谈多数代表关注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可以较深入细致地加以强调、解释、分析,必要时还可以放投影。口头发言部分由于不用包罗万象,篇幅无须过长,最好不超过60分钟。这样短而精的报告,谁听都不会打瞌睡。

  报告的形式改革可带动内容改革,提高报告的质量,使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重心加深印象,听得进,记得住,便于审议。

  广东人历来有“敢为人先”的传统,假如今后起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能大胆突破传统,改革文风,可为全国各省“两会”提供探索经验,大好事啊!

  (作者是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