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级不该让计算机成门槛

2013年01月21日 08:28   来源:工人日报   赵昂

  山东作家铁流,作为一个曾写出中国第一部反映“城中村”农民生存问题的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的作家,日前却不得不暂时搁笔,为职称考试而奔忙。原来,这位现任山东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竟然连考了12年职称考试未过。仅去年,铁流就连续4次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但都铩羽而归。当同辈作家大多已经跻身一级作家(正高级职称)行列时,铁流依然只是中级职称——三级作家。

  且不论是否有必要按照职称高低把作家分为三六九等,来冠以“一级作家”或“二级作家”的帽子是否合理;说给作家排队分级,难道一定要用外语和计算机作为门槛吗?

  作家作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考量其水平的唯一标准应当是作品本身,外语和计算机能力高低,并不能决定作家写作水平的高低。

  如果说当下作家写作用得上计算机,但问题是职称计算机考试也不仅仅只考计算机基本操作等内容,而是还要考察表格、幻灯片制作、数据库等,倘若说作家平时写作,需要懂点WORD还能理解,但作家一定就要懂数据库和幻灯片吗?

  明明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们,却在晋级时被外语和计算机所困,原因在于现有的职称评定方式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刀切”,不管是搞何种专业,也不论其日常工作中是否用得上外语和计算机,一律“赶上”外语和计算机的考场。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懂得外语和计算机的确对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以及日常工作有所助益,但对于用母语写作的作家而言,考察外语真的有必要吗?

  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图书出版行业逐步市场化,并非每一位作家都需要职称才能够生存。出版机构也不会因为作家职称高低而决定其版税的多寡,而是参考作家及其作品的真实水平和影响力。但是,当下之所以仍然有大批作家,尤其是体制内作家对职称评定趋之若鹜,是因为在职称的背后,有着巨大的隐型福利,当然,一旦没有得到一定的职称,也自然失去了在体制内晋升和获取各种显性和隐形福利的渠道。职称对于作家尤其是体制内作家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或名号那么简单了。

  如今,各省对于作家评定职称的考试标准并不统一,也有省份已经不再对作家进行外语和计算机的考试,也有省份是免除其中一科的考试。而我们也不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是否真的有必要,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不论专业性质都搞“一刀切”式的评职称?何时,我们的作家才能不再纠结如何学好外语和计算机,不再热衷于评定职称甚至以此攀比,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上呢?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