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8日首次发布2003年至2012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基尼系数是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计算出来的系数,用于反映一个经济体的财富分配和贫富差距状况。该系数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小财富分配越合理,数值越大贫富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用0.4来作为警戒线。
记得去年,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曾说,目前中国居民收入方面的调查是城乡分开的,基尼系数也是城乡分开的,发布全国统一的基尼系数有待于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这次全国基尼系数得以发布,说明“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这个技术性难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不幸的是,这次数据的发布,引发了众多网友和经济学家的调侃和嘲笑。
调侃是不无道理的。首先,这个数据和民众的现实感观差异太大。按照这个数据,虽然每一年的系数都大于国际警戒线0.4,但四舍五入下来也就0.5。而有鉴于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忍耐力超强的民族,0.1这样的差距应当也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但现实割裂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另一方面是每月工资不够买半平米房。这样的差距,我想用0.1这样的系数之差来解释,未免太过牵强了。
其次,这个数据很可疑。仔细观察这个数据,从2003年到2012年,基尼系数先是逐步扩大,而后又略有缩小的走势。2008年最高,为0.491,是个分水岭。2008年是个什么年份?我们知道,对于中国,2008年除了是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年份,还是“雷曼兄弟”倒闭、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年份。这次金融危机无可避免地波及到中国。马局长对此是这么解释的,“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措施,中国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
数据的主要目的,是反映问题的,而不是唱赞歌的。客观真实的数据,可以为主政者的决策提供参考,而错误的数据很可能会误导主政者的决策。一份数据客观真实与否,首先是统计调查的方法是否科学,其次是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尽管这两条都具备了,也因为世界的复杂性和统计技术本身的天然缺陷,而很难接近真相。比如,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处世风格是不显富的,最怕人家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这就给统计富人收入增加了技术性难度,你压根不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少钱。有鉴于以上种种,计算发布数据更需要慎之又慎。因此,与其发布一个模棱两可的数据,不如没有数据。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各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去年,笔者就曾发文:“在比基尼都日渐流行的年代,作为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重要判断指标的基尼系数,公布其固然有重要意义——如果差异太大,则有必要干预,否则会导致社会危机——但是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调查数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计算方法必须是科学的。要是缺少了这一前提,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不仅没有反映客观现状,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误导社会、误导决策者。结果是不仅没有改变本来就糟糕的状况,反而使坏现状雪上加霜、糟上加糟。最可怕的一种情形是,完全抛开了种种客观事实,编制出某种计算方法,计算出符合‘需要’的数字,然后说,你们都说这个社会糟糕透顶,其实你们的感官错误了,不信你看,这系数说明它是多么的美好呀!——这就祸国殃民了。”
从现实看,我国贫富差距很大——虽然差距具体有多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差距很大是共识,这没有什么可争论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在如何解决差距的问题上找出对策呢?为何老是今天拿出一个数据,说情况很糟很坏,不得了了;明天又搞出一个数据,说情况没那么坏的,仅仅是坏了一点点而已?为何收入分配改革喊了八年,迄今还是难产?为何老拿数据、老拿基尼系数来说事?要知道,这是很没意思的!因为真问题还呆在原地一动不动,还是没能解决。在数据和问题之间,问题更重要吧,收入分配改革更紧迫吧。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