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咒着这场雾霾:迷雾中寻找发展方向

2013年01月15日 08:47   来源:钱江晚报   董碧辉 本报评论员

  雾锁中国。在雾霾中咳嗽着、躲避着、无奈着的中国人,在心底里诅咒着这场雾霾,并祈祷着它早点过去。也许,在很多人心里,只把这场席卷半个中国的雾霾看成一次偶然。当我们在雾中看不见前路,看不见爱人的脸庞,甚至看不见自己的双手时,应该反思的是,这样的偶然变成必然怎么办?怎样减少这样的雾霾遭遇的机率?

  大雾不仅使得雾中的人们迷失,而在旁观者眼里,雾里的中国让这个国家失分不少。因为雾霾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什么导致了雾霾?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认为:“一是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二是城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当然还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大规模建设的扬尘”。德国《时代》网站1月12日报道说,工业企业、发电站和供热厂烧煤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的能源有三分之二来自煤炭,依赖度很高。绿色和平组织称,这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炭消费量在2005年至2010年间增加了44%。中国以让世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在GDP增长的路上一路狂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可有些问题,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我们的发展是以青山绿水被污染为代价的,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一些污染企业正让整个中国都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中国是世界工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必然要成为工业化的一部分。可现实是,它们不仅仅是一部分,而且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重要到即使危及民众的生命健康,政府也要保证这些污染企业的机器正常运转。

  从人均GDP能耗来说,不仅日本、德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低于中国,人均GDP水平与我国较为接近的菲律宾、印尼及埃及人均GDP能耗都远不及我国来得高。就连印度,也与中国在人均GDP能耗上远远地拉开了差距。有专家说,“我们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污染排放量远远超出了最大生态容量,这并不是秘密。”这样的发展方式还能持续下去吗?应该持续下去吗?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于绿色GDP、关于清洁能源的使用,一直在提,可是一直在提本身就说明了做得还不到位。这一场雾袭让民众们惶然失措,除了紧闭门窗、家中枯坐以外,我们还应该有更趁手的武器。需要真正下决心去改变一些什么。否则,就如有人在网上所说,小偷偷了东西,光喊着抓小偷、抓小偷而不追上去,有用吗?最后连小偷自己也会戏谑地喊上一嗓子:抓小偷喽!

  钱还在,人没了,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悲剧。在雾里面,高楼大厦隐去,工业园区隐去,车水马龙隐去,在这种时刻,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应该前行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