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入基础电信业务的试点列车即将启动。工信部昨日公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显示,封闭多年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即将启动,试点期初定2年。这意味着,我国电信业一次重大的变革即将拉开帷幕,虚拟运营商将应运而生。未来除了现有的三大手机运营商外,将会出现新的面孔。(1月9日《北京晨报》)
垄断业向民资开放,这是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只要这一步迈不出,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就不可能进行公平、公正的竞争,垄断行业也很难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应当说,垄断行业向民资开放,也不是没有先例,没有过尝试,如民用航空、石油等,但是,尝试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先例也就仅仅成了先例,没有能够成为经验推广和扩大到其他领域、其他行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资进入这些行业,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活下去,成为推动垄断领域改进和进步的“鲶鱼”。
以民用航空领域为例,当初雄心勃勃进入民航业的民营航空公司,到如今,已没有一家活得象个样子,不是悲惨地死去,就是苟延残喘,象个病入膏肓的老人,随时都有死去的危险。可谓比大雾和雷雨天气飞机升空还要危险、还要可怕。原因是,包括航线资源分配、政府补贴等在内的各种政策资源,全部掌握在政府职能部门和国有企业手中,民营航空公司只能在市场打拼,国有航空公司却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和对资源的高度控制,获得大量市场以外的利益。自然,民营航空公司就毫无竞争力、毫无还手之力了。
再以石油行业为例,虽然也向民资进行了开放,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建加油站等,但是,有几家民营加油站是竞争得过国有加油站的。特别是遇到油价上涨、成品油供应紧张时,几乎所有的民营加油站都会遭到两大油企的集体封锁,涨价、断供等。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以后难以生存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垄断企业,都把责任推给了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者。理由是,民营企业信誉不好、服务不佳、影响行业形象。殊不知,在资源分配完全不公、竞争环境完全不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还有什么条件去维护信誉、提高服务水平呢?
虽然说竞争环境不好、资源分配不公不是民资投资者不讲信誉、不提高服务水平的理由,但是,给他们活下去的权利和条件,也应是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在内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手将他们放进来,一手卡住他们的脖子,让他们连气也喘不过来,这样的开放,还有多大意义和价值呢?
对垄断行业来说,向民间资本开放,不仅要让他们进得了门,更要让他们活得下去。即便不能一碗水完全端平,也要七不离八,能够说得过去。显然,已有的尝试,在这方面是做得很不尽如人意的。简单地讲,就是开放的诚意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诚意,还叫什么开放呢?没有诚意,开放的目的又如何能够达到呢?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都十分猛烈、十分高涨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却迟迟难以启动,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民间资本开放的领域太少、力度太小。多数民间投资者都在等待观望、等待政策上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投资领域,并能有效避免过去“关门打狗”现象的再发生。
电信作为垄断行业之一,在国外,早就向民间资本开放了,且都取得了比垄断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国的电信业至今没有向民间资本开放、没有给民间投资者进入的机会,确实令人不解,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更不符合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
此次对民间资本的开放,虽然只是基础电信业,开放的面还比较窄。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迈出这一步,还是令人可喜的。关键是,此次开放到底带着多大的诚意,多大的容忍度和宽容度。也就是说,让民间资本进入,会不会再出现民用航空和石油等领域那样“关门打狗”的现象,再一次伤害民间投资的心。如果这样,不如继续把大门紧紧关闭。
我们并不要求电信行业一下子把门开得太大、开得太宽,也不指望一夜之间就让民间资本全部进入电信领域。这也不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也不满足全部开放的条件。门可以开得小一点,但路一定要修得亮一点、宽一点,让民间投资者能够进了门就能顺利地走下去,并公平、公正地与国有企业展开竞争,谋求共同发展,真正成为民资进入电信业、乃至所有垄断行业的“敲门砖”。
中国经济已发展到需要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竞争的阶段。如果仍然把着垄断的门不开,对民间资本实施全方位封锁,或者使开放成为一种摆设、一种应时之需,那么,中国经济要想向新的平台发展、新的阶段进发,难度很大。其中,在竞争中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方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