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版驾考通过率为零,合理吗?

2013年01月09日 07:19   来源:广州日报   

  围观

  新交规实施驾考科目变化后,驾考通过率大大降低。科目一通过率珠海不足7%,深圳首批106名通过路考者中,通过交通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的只有4名。而江西南昌科目三近百人参加考试,通过率为零。驾考新规如此严格,究竟该不该?

  正方

  通过率低不能怪新规严

  驾考新规太难,众多考生叫苦连天。但仅仅以通过率低就质疑驾考新规,未免不太合理。个人认为,驾考新规出于杜绝“马路杀手”的初衷,即便再严也不过分。

  近年来,驾校授课和考试程序更加严格,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否认也有不少驾校考试存在放“水”情况,很多老司机开了多年车,连一些基本的驾驶规范都不懂。公安部、交通部曾联合指出,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62387人死亡,在这其中,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因而,从驾考时就从严要求,可以从源头上加强学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驾考新规“严”字当头,可以敦促驾校和学员一方面别再把安全理论知识当儿戏,另一方面也要求驾校在培训过程中不能走过场,而应严格要求学员掌握驾驶技术。

  而且细究最近驾考通过率低,不难看出原因之一在于驾校和考生对新规不适应,另一方面驾校的培训细则也没有适时调整。因而,以低通过率质疑驾考新规太难,理由并不充分。(子在渊)

  反方

  考驾照太难过犹不及

  驾考新规让申领驾照变得更难,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竖起大拇指,原因不言而喻。适度加大考试难度,提高学员驾驶技术,有助于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但是,过犹不及,驾照申领考试出现“零通过”、“全军覆灭”也未必是好事。

  “零通过”必然大大增加了申领者的麻烦,考试通不过,要补考,一而再、再而三的补考,不但费时费力,还费钱。元旦过后,全国驾校就纷纷大幅度涨价。是否必须这么严?我看不一定。一方面,学员在驾校学习,主要是获得基本理论与驾驶技巧,更多经验有待他们日后上路慢慢摸索、积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谁能在驾校就能练成“老司机”?另一方面,公共管理是否应该采取“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理念,也值得商榷。

  美国的汽车保有量比我国多,但美国考驾照也没那么难。驾照申领者无需参加驾校学校,只要考试通过就能拿证,考试时间由双方约定,先是10多分钟的笔试,然后由考官陪同,进行杆考,最后是路考,在公路上兜一圈,转几个弯,最多就掉个头。过程如此“简捷”,也没见美国马路上车祸连连。(阿蒙)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