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打车难”僵局 需改出租车政策

2012年12月24日 17:32   来源:光明网   魏宇航

  20日,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打车难成为普遍问题,53.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分钟以上。(12月22日《广州日报》)

  为什么会出现“打车难”?宏观而言,出租车的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痼疾,从以前的招手即有车可打到现在的等半个小时是常事,甚至是下雨天打不到车,短短几年间,北京等城市的出租车服务百姓的满意度可以说在不断下降。但是,一方面是出租车难打,乘客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却是出租车司机师傅满腹牢骚,埋怨负担重,工作强度高,经济收入不断减少,以及面临的工作压力增大。乘客和司机,两头不落好,双方都有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特许经营。出租车行业本来很容易赚钱,根本用不着财政补贴和涨价。之所以出现目前乘客不满意、司机怨声载道的棘手局面,与政府不果断出手裁撤出租车公司不无关系。有报道说杭州出租车司机一天毛收入约500元,其中交给公司份子钱220元,油费200元,司机只剩80元左右,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而出租车公司一个月竟得到六七千元。

  政府部门审批、公司承包运作,这样的模式,本意是加强出租车市场管理。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特许经营费演变成价格不菲的“份儿钱”,辗转摊到了司机身上。加上油补增加远远跟不上油价上涨,运营价格无法随着市场稀缺而上涨,这些因素使得出租车行业“活难干,钱难挣”。到了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油耗上升,司机自然就没有了运营的动力。黑车横行、挑客拒载、恶劣天气打车难,很多问题的出现都缘于此。

  这也是为什么取消特许经营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但取消特许经营后的价格战和管理缺失让很多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目前的出租车管理模式虽然弊端很多,但行业组织对出租车司机的管理可以实现高效和集中,一旦放开门槛,势必会引起管理方面的混乱,出租车的服务品质可能也会参差不齐。其实这样的担心在笔者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任何的市场经济国家,高效和服务品质最终要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来实现,而不是靠政府机构或委托派出机构的监管能实现的,相反,垄断过于集中的话,只能使这个行业更加混乱无序。

  其实,解决打车难的方案有很多,比如加强运营秩序监管,调整运价等等。可是这些手段都不能触及问题的根本。而且,上调出租车运价还是以“打车贵”的方式,让市民为“打车难”买单,而这也未必能缓解车少人多的困局。

  所以,建议有关方面着眼于根本矛盾和突出问题,研究适度、有序放开对出租车行业的行政管制,修改目前的总量控制目标,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纳新的经营主体。最终,让市场自动调节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问题和换班问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打车难问题会有所缓解。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