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社科院昨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报告上,人社部官员表示,双轨制所导致的待遇差距过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高度重视和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的时候了。(《江南时报》12月18日)
2013年即将来临,想不到养老金缺口的警报又拉响,这是为明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作议题准备?还是想真正找出养老金缺口的“罪魁祸首”:是退休年龄导致?还是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综观全国舆论,专家们对“养老金缺口”评论众说纷纭,公众也不能拔开迷雾看真相,除了关切自己的每月退休金到没有到、涨没有涨之外,只能对“养老金缺口”屡屡出现听之任之。
如何弥补养老金的亏空?如何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这已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养老金问题是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大问题,老有所养也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没有任何理由能推托。面对现实,很多人会这样疑问:我们的“养老金”到底能负重前行多久?但是,面对复杂的养老问题,要是真想推动养老制度改革,必须要得到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地向公众解释目前养老制度的现状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版本,差异甚大的数据很难让公众对我们国家的养老金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笔者以为,解决养老金缺口最合适的选择,还是增加养老金的来源。比如国有资产划拨、增加缴费群体与比例、增加投资收益。如果上述办法都行不通,还可向法国等学习,推迟退休年龄,人为改变老年人的定性,从60岁上升到62岁,甚至65岁。增加缴费群体与比例在中国行不通。我国企业与个人承担的养老负担沉重,工作人口承担了养老体制改革之后的高额成本。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可行途径包括,增加国有资产划拨到养老部分的比例,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改革目前的养老体系。
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我国养老制度。目前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双轨制”养老制度,企业退休养老金与在职收入差距明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往往是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1/2到1/3。目前我国养老金调整增加额度按“本人养老金数额乘以相同的调整比例”计算。这一结果直接造成养老待遇越高的人加得越多,养老待遇越低的人加得越少。双轨制退休制度所造成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当然,仅仅公开信息还远远不够。公众和社会舆论之所以对延长退休年龄这个问题敏感,不仅仅是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问题。
叫喊多年的“双轨制”改革迟滞不前,延迟退休年龄又是欲语还休,养老制度如何改革这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应有个长足的考虑,不能总是拉警报、闯红灯。愚以为,如何打消公众对公平的担忧?如何让改革的成果惠及百姓?解决养老金是直接、最根本、最实际的体现。若百姓老而有忧,则一切皆为空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