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央视播“禁片”《V字别动队》 让人感到惊喜

2012年12月19日 0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何勇海

  12月14日晚,央视6套播出电影《V字别动队》。这部曾经一度禁播的电影自上映以来首次在大陆公映,该片中的经典台词如“艺术家用谎言道出真相,政客用谎言掩盖真相”等,在网上广为议论。网友惊讶于央视会播放该片,更直呼央视越来越好看了。(《东方今报》12月17日)

  《V字别动队》原名“V字仇杀队”,讲述一个关于战争、毁灭、无政府主义、法西斯的故事。故事假定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沦为法西斯国家,人民生活在没有政治和人身自由的境况下。一个叫“V”的保安员在街上悄悄奔走,试图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把英国从法西斯魔掌下解救出来,几乎就是一个人挑战一个国家机器。

  据说,许多国家在六年前之所以禁播该片,是因为它除了虚构的极权恐怖之外,V的反抗方式仍然是恐怖主义的。如此说来,当初被禁也是情有可原。我国电影引进审查制度,长期以来带有行政管理性质,存在较多“雷区”和“禁区”,虽然引进片数量在增多,仍集中在主流商业大片上,以场面大、视觉效果强烈、节奏快的娱乐性影片为主,对血腥、暴力以及民主、自由等敏感题材,自会拒之于国门之外。这是把握社会舆论导向的必要之举。

  此番,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好莱坞制作的最怪异的电影”的《V字别动队》,在央视“解禁”,前所未有的“一刀未剪”,真的让人大感惊喜。这是否表明我国对引进片的审查尺度正在不断放宽,对所谓的敏感题材影片有了更大的宽容度,恐怕尚需观察。不过,它至少表明了管理部门的思想越越来开明。

  在为其开明喝彩的同时,笔者期待,包含引进片在内的电影审查制度应越来越宽松,引进多元化的影片,给观众更多的选择。早有论者指出,“没有开放的心态,没有宽松的氛围,就不会有文化的繁荣”。确实如此,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整个社会都在变,影视剧早已不是民众接受思想洗礼的唯一途径,引进片的意识形态功能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被无限地放大。

  据报道,近日,导演谢飞就在微博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他认为,各种文学艺术种类应该被平等对待,专门为电影设立审查制度是制约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扼杀艺术思想探索、浪费行政管理资源的陈规陋习,应将此改为“法律制约、行政监督、行业自治、自律的电影分级制”。这个问题应该得到正视和推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