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的张海超被取消低保,什么道理?

2012年12月06日 09: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蒋璟璟

  3年前的“开胸验肺”,让张海超的职业病诊断及赔偿得以“特事特办”,领到了61.5万元。那一年,28岁的张海超梦想新的生活。他不想亏待自己,买了一辆小排量的汽车,一台空调,一部台式电脑。这三样东西只要有一样,在农村都不能上低保,所以当年政府“特事特办”批准的低保被取消……在今年,他发现呼吸越来越困难,生活的打击接踵而至。

  重提开胸验肺,《南方都市报》的原报道,冠之以一个略显沉重的标题——张海超“托孤”:“他的病越来越重,只能与女儿提前告别,并尽早为她寻找代养”。在过去三年内,“开胸验肺”所带来的“红利”,在时间的洗刷之后,不可逆转地消失殆尽。甚至有人眼红,“他靠患尘肺病发了财”。某种意义上,弱者所以生活灰暗,也关乎这种人性的冷血吧。

  回望张海超,不仅因为良善的社会,本就有义务纾解落难者之痛;更在于,张海超的际遇、前因后果,承载了某些为公众所忌惮的“消极故事”。人们蓦然发现,当初官方“特事特办”的热忱,竟被一点点抽回:拥有汽车、空调、电脑的张海超,被取消了“低保”的资格。如此做法,固然可算照章办事,却总透股“不近人情”的劲头。既然当初“特事特办”,而今又自我否定,翻来覆去当真叫人费解!

  从经济角度说,“还剩30多万赔偿金”的张海超,当然够不上“低保户”的标准。但是,若本着关照弱者的公共伦理,当地职能机构,难道不该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接济吗?张海超生活无忧,并不是相关部门拒绝作为的理由。你可以不给张海超低保金,却必须以其他方式体现“关怀”。

  低保被取消,仅是张海超惨淡境况的一个侧面。事实上,这位“开胸验肺”汉子,所承受的愤懑复杂且深重。除却那些金钱与亲情的损失,张海超的压抑还源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历程饱尝挫败。“从2009年年底,他开始帮助各地尘肺病友维权”,而结局却是一次次不被受理、败诉——“能维权成功的,百分之一不到”。张海超本想由己及人,却终于明白,自己那点微弱的影响力,根本不足以撼动现实分毫。由此反观,陈年的“开胸验肺”,更显落寞。

  不幸的张海超,与多数尘肺病人相比,已经足够幸运。如今,公众将目光重新聚焦张海超,终极目的只是呼吁,为“尘肺病人”以及所有职业病患者而设的救济通道,能更普遍、更通畅。一切向好、向上的年代,赋予弱者的更多温暖和希望,即便不在当下,我们也将在不远的日子里等到。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