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过度分散的电力规划、建设和调度运行体制不利于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坚持输配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恰恰是我国多年来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宝贵经验。
科学谋划电网发展,以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电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应理性对待争议,科学进行评判,这才是认识问题的良方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建设计划。报道援引了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中国电网升级计划缺乏经济性和安全性,可能引发大停电。
部分媒体的质疑并不奇怪。近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相继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事件,给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电力专家对此研究认为,这些国家都片面强调市场化因素而忽视了安全。
事实证明,过度分散的电力规划、建设和调度运行体制不利于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坚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而坚持输配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恰恰是我国多年来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宝贵经验。
结合国情,中国的电网该不该升级,该怎样升级,都需要进行科学分析。
从必要性来看,进行电网改造很有必要。据专家预测,我国“十二五”电力弹性系数应该大于1,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可能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因此,电网建设应充分考虑未来电力需求。基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极不均衡的基本国情,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大范围优化配置势在必行。近年来,能源资源开发重心不断向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跨区能源输送规模和距离进一步增大。
从经济角度来看,电网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得到提升。由于长距离输送,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输电”还是“输煤”经过近几年较为充分的争论和比较,业界已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输电和输煤都是能源远距离输送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通过全过程的输煤输电经济性比较,西部地区煤炭就地发电,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消费端,电价可以低于当地的平均上网电价。此外,特高压具有经济输送距离长、输电损耗小、线路走廊占地少等特点,可以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和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能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
从安全性来看,近年来,我国电压等级逐步提高,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但电网事故率却快速下降。2009年1月6日正式投运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等工程经历了迎峰度夏、年度检修、冬季大负荷运行等一系列考验,系统运行稳定,设备状态正常,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从技术可行性来看,作为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前沿学科领域,特高压工程建设激发了我国电力科技创新活力,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我国先后建成了特高压直流、交流、杆塔、高海拔试验基地和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形成了世界上功能最完整、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研究试验体系;另一方面,特高压输电技术提高了我国输变电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特高压设备的成功研发制造,也促使国内电工制造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显著提升了我国输变电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能源战略以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为核心。特高压工程建设,对于优化电源布局,积极开发清洁能源,促进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风电为例,我国已拥有世界领先的风力发电能力,但由于受制于电网建设的问题,一些地方出现窝电现象,而电网升级有利于清洁能源的送出和远距离输送。
2011年3月,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科学谋划“十二五”电网发展,以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电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因此,我们应理性对待争议,科学进行评判,这才是认识问题的良方。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