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皮鞋油涂抹假牙钢托:监管又比媒体慢了一步

2012年11月27日 07:11   来源:红网   禹海君

  据媒体调查,北京通州一家义齿生产厂家回收金属残料再利用,技工普遍用皮鞋油涂抹假牙钢托,以达增亮效果,且该厂证照不全。从该厂生产出的义齿,被销往至少十几家中小型医院及牙科诊所。一颗成本几十元的假牙,以百余元卖入医疗机构后,再对患者的报价高达6千元。(11月26日《新京报》)

  很显然,在假牙黑作坊的调查中,监管部门又比媒体慢了一步。近年来,三鹿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问题胶囊以及近来的白酒塑化剂,几乎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都是媒体扮演“先行者”,通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而本应起到安全监管的部门跟在媒体后面亦步亦趋,本应该“先知先觉”的监管部门一次又一次“后知后觉”。

  义齿属于医疗器械,因为要植入患者口腔中,应确保精密生产、严格消毒。如果设计不规范,时间一长,使用者易出现很多口腔病:牙龈炎、继发龋齿、牙齿松动、牙龈溃烂,甚至出现关节问题。也因此,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利益,我国规定,从事定制式义齿生产的企业,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

  与此同时,义齿出货前,须经粗糙度、密合度和松紧度等标准检验,且包装盒内要有检验合格证。但事实却是,假牙黑作坊要么无证生产,要么证照不全,生产环境差、生产流程不规范、内部管理混乱,为了节省成本赚取更大利润,甚至回收利用金属残料,为了占有市场,与中小医院、诊所医生进行利益交换。而这样的作坊,竟有数百家,仅有五六十家证照齐全。

  在数倍乃至十余倍的利润面前,无论黑作坊还是医疗机构都有违法的冲动和底气,但是,假牙黑作坊如此大量地存在,其生产环境如此恶劣,却不得不让人为消费者的健康感到担忧。既然媒体一番暗访便能一探端倪,为何监管部门在漫长的时间里一无所知,从相关资质的审批、义齿生产和销售环节,监管部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假牙黑作坊的偶然曝光,暴露了监管的空白:在医疗机构与黑作坊之间,始终缺乏第三方监督的存在。这是因为监管部门的职能模糊,存在多龙治水的现象,也与履职不到位有关,如果履职积极、到位,黑作坊不会大量且长时间存在。为消费者健康计,为维护守法的市场秩序,我们期待监管部门能够更快一步。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