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9版)
“拒订盒饭”一事热议多时,不想今儿终于闹大了,乃至演绎成一场辩论。在此过程中,有些人扼腕叹息,认为90后娇生惯养;也有些人认为,前辈不可居高临下……一时间,你来我往,煞是热闹。原是一件小事,只因太多无关因素的掺入,各方发声已露“混战”之苗头。
实习生拒订盒饭,本该是权利与义务层面的探讨,不料竟有人从“拒订盒饭”事件中,归纳出“90后精神断乳提前,生活断乳滞后”的结论。许多人甚至一言以蔽之——“90后不懂事”。他们回避探讨“实习生该否帮订盒饭”,而默认确有此义务。继而,以“大词”与“标签”的言说方式,对“拒订盒饭”本身及90后群体口诛笔伐。
事实上,这却偏离了议题核心。唯有重拾“论事不论人”的节制精神,“盒饭之争”才可循着健康轨道演进。实习生到底该不该帮订盒饭?对此,见仁见智,但两点“常识”不容模糊:一,实习生帮忙打杂自然应该,却多是基于友谊或尊重,而非“实习生”这一身份属性;二,“实习”不止实习生单独得利,接收单位一面享受着廉价劳力,一面对之呼来喝去,也未必合宜。
单方面强调实习生“帮订盒饭”的义务,隐约有着倚老卖老的嫌疑。当然,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实习生与实习老师的关系较为融洽。人际相处嘛,终归是双方自觉、各展诚意的过程。戏谑点说,无法摆平实习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为什么有人能把实习生变成死党,有人只能失落于那被拒订的盒饭?与其对着90后宣泄私愤,不如反躬自省,究竟是自己对“实习生”的概念认知错了,还是实习生的问题?
实习,其实是个美妙的经历,有人从中收获技能,有人从中遇到师友,更有人从中觅得爱情。不曾想,而今竟有人为了“几盒盒饭”,就将“实习”之事污名化,甚至一竿子打倒一片90后,实在是大大地不懂风情。都厚道些吧,别把自己的不幸,泛化成两个代际的矛盾;更别把小小的不满,折腾成剑拔弩张的紧张……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