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虐童者辩护 100万赌一次自由与公正,你敢吗?

2012年11月01日 09:20   来源:中国网   

  实名认证为“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新闻评论员”的王志安因日前连发多条微博,为浙江温岭虐童幼师颜艳红辩护而遭到大批网友炮轰,今日王志安在微博中公然约赌认证为“6688.com网站创始人”的老榕,称别玩虚的,“100万人民币”,并表示谁赌输把钱捐给免费午餐。(10月30日人民网)

  当整个社会义愤填膺地讨伐甚至咒骂虐童幼师时,几乎没有人去再挖掘事实的真相和细节。人们情愿相信眼前的这位女教师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精神疾病患者,这样一来,对她行为的判断、对她人格的认定、甚至对她家人的骚扰,一切都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公正”。

  这种先天性的“假想公正”,来自公众习惯在道德领域脸谱化的非黑即白。很多情况下,就连深灰或者浅灰都是不存在的。在这种认知环境下,凡是与思维惯性相背的事实和言论都被大众视为“无道德”的挑衅、对群体意识的忤逆。可现实中偏偏不存在人们期望的纯黑或纯白,人们通常只是在为“哪种灰色更深”而争个不休罢了。

  在王志安表示为浙江颜艳红辩护时,如同掀翻了已经沸腾了的舆论油锅。太多人只知道他要为“恶人”说话,所以他也理应变成同党、变成了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可王志安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有谁在关心呢?

  王志安质疑的是“虐童的照片到底有没有700张,温岭警方到底有没有证实是700张虐童照片属实。”他也同时表示“人最容易被什么欺骗?自己的眼睛。单独看这张照片,我估计每个人都会愤怒。但是,只有了解颜艳红究竟是在什么氛围下做的这个举动,才能帮助我们抵达真相。”看到这些话,众多网友怒不可遏,有网友称,试问这种人究竟是怎么混进央视的?不负责任的为其辩解到底是为什么?强烈呼吁CCTV将王志安停职反省。不堪重负的王志安后来删掉了微博相关内容。

  从一个个“表哥”“房叔”的落马,我们看到了群体意识是如何将“一个声音”成功放大成“一种声音”,也见识了这种放大的威力何其壮观。与质问“表哥”而成为舆论英雄的大学生刘艳峰相较,同样是一个力图接近真相的人,就因为忤逆了群体意识的思维惯性,他卑微的言论就要被舆论撕成碎片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种压倒性的结果不是言论的自由,而是多数人的暴政留给社会的遗憾。我们应该意识到,言论自由在保证多数人能发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少数人说话的机会。

  还记得美国弗吉尼亚枪击案后的第33根蜡烛吗?弗吉尼亚枪击案发生后,学校举行悼念仪式时,不仅给32个遇难的学生点燃蜡烛,还有第33根蜡烛,那是为自杀的凶手而燃。这根蜡烛,代表了一个社会的胸怀,它把凶手同样视为一个受害者,在浙江虐童事件背后,我们也需要这种能够消弭仇恨的公共情怀。

  虐童事件后,媒体舆论批驳的声音“想当然”地充盈着大众的耳目,有谁去听颜艳红说些什么、有谁去问孩子们经历了什么、那些将电话打到颜艳红家里的咒骂者,听到那位老父亲的声音了吗?王志安说:“这不影响对颜艳红的定罪,但是,我仍然希望对细节苛责,只有这样,才能抵达真相。”对事实的追求,不是意图为虐童事件翻盘的狡辩,而是在寻求真正的自由与公正之路上的路标。

  只有我们保证了所有人的“声音”之后,公正才可以拿出台面,而公正运作的依据则是事实的真相。那么,如何还原已经流逝的情景,如何接近那众说纷纭的真相呢?

  熟悉典型司法案例的人,一定知道被誉为“辛普森案脚注”的美国布兰登案件。喜爱电影的人,也不会不了解那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星期日早晨的谋杀案》。

  2000年5月,美国青年布兰登被指控谋杀,他执意咬定警方诬陷并对他实施暴力逼供,而当地警方则通过证人指认确定他就是凶手。在摇摆不定的情景面前,检方和辩方每个人都在竭力寻找真相。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与宣判,布兰登因“合理怀疑”不成立被宣判无罪,真正的凶手在不日后被抓获,检方律师后来向布兰登郑重道歉。这一案件的审理判决过程被一位法国导演真实地记录下来,告诉世人如何去坚定地寻求真相与公正。

  对于颜艳红来说,她不会有像布兰登一样戏剧的结局。虐童的事实已经证据确凿,公安机关对她的刑事拘留也无可厚非。但这惩罚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对事实追问的结束。日后,无论得到的是利于受虐儿童的真相,还是能为颜艳红辩护的信息,对于当事双方来说都是更加公正的存在。

  王志安拿出100万人民币约赌老榕,他不是在赌孰是孰非,更不是为罪恶开脱。百万元的金额虽然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手腕,但是我们知道,他赌的是一个新闻信息的真实,是一个社会对仇恨的宽容胸怀。

  与其占领道德高地对王志安进行“最不道德的”审判,不如扪心自问,100万赌一次自由与公正,你敢吗?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