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体验饥饿,元芳,你怎么看?

2012年10月19日 08:41   来源:人民网   李力言

  最近,“体验”成了一个热词。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首次在粮食行业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起“感受6块3”活动,号召公众用6.3元过一天“苦日子”。在粮食丰收、物质丰盛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体验饥饿、感受贫困?套用最近流行的一种网络语体,元芳,对此你怎么看?

  改革开放30多年,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变化,吃饭问题不仅早已解决,吃得精致、吃得安全、吃出特色成为新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产生了“吃饱了以后”的问题。当饥馑、饥荒这些字眼从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人生记忆中抹去,当饥饿感成为一些努力减肥人士的“幸福体验”,人们对“盘中餐”不再那么珍视,对困扰中国人数千年的粮食问题也少了一些警醒。

  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浪费成为社会顽疾。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数据,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雨果说过,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从公家到私人存在的种种浪费现象背后,既存在着贪大求洋、比拼面子等消费误区,也在“手中有粮”优越条件下缺乏对粮食风险的反思与防范。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收,有望首次实现“九连增”,但粮食安全形势并非高枕无忧。

  粮食生产,说到底就是土地与人的问题。反观现实,这两个方面都不容乐观。一则,随着各地兴建工厂、商业开发等热潮的兴起,再加上环境污染,许多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不复存在,18亿亩耕地红线已经非常脆弱。一则,随着农民大举进城打工,农村空心化加剧,加上农资价格高企等打击种粮积极性,农田撂荒现象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都构成了粮食生产的隐忧,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其积累的风险将不堪想象。民以食为天,粮食乃立国之本, 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不能有任何差池,这事关国家利益和每一个人的生计。

  先贤有居安思危的古训,民间有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说法,“饥饿体验”的目的,不是简单地饿一天,而是希望从“饿得腿软”、“头晕眼花”等生理反应中,带来精神上的触动,想想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想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想想并未远去的粮食安全风险。这次活动在粮食系统率先举办更是有必要,有利于增强粮食部门和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粮食生产、管理、储运等各环节工作做好,管好国人的“粮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24小时饥饿”还是感受“6块3”,首先应该成为各级官员的体验项目。市长们只有多扛抗米袋子、拎拎菜篮子、多挤挤公交车,才能真切看到繁华背后的忧愁,深刻体会民生的不易与期盼,从而更加清醒自觉地为老百姓的“好日子”尽职尽责。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