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到底要不要考试?

2012年10月19日 07:37   来源:解放日报   任翀

  近日,杭州众多知名食品生产企业的法人代表陆续走入考场,参加名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考试。据悉,这样的考试是由当地质量监管部门组织的,并且规定食品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负责人如果两次没通过,企业就将被暂停核发生产许可证。也就是说,负责人考试不合格,企业就得停工停产。不过,这一看似提高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考试却引来争议:食品安全要不要考试?

  不赞成者认为,一场考试不足以代表企业的食品安全实际情况,考试只是“纸上谈兵”。综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没有法律法规,而是生产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操作;或者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乱添加乱生产。在实际生产中,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熟悉法律法规,并不代表企业的生产环节就完全遵守法律法规;企业法人代表的考试合格了,并不代表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就合格。

  但笔者觉得,一味否定食品安全知识考试也不妥。目前,有些生产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重视产品营销方式远胜于产品安全知识。这就导致企业负责人对营销知识的渴求远远超过对食品安全的了解。如果考试能够“强迫”这些负责人关心法律法规、关心安全规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结果可以变一变,将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安全知识变成更有针对性的生产提醒;将简单的、对负责人个人的教育变成与企业生产挂钩的监管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

  前不久,上海曾召开过一场节令食品生产要点宣讲会,参加会议的基本是企业生产一线负责人,会议讲解的内容也是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具有针对性的实际生产建议意见。但媒体拍下的会议照片显示:监管部门和安全专家在台上滔滔不绝,很多负责人却在台下呼呼大睡。试想,对食品安全如此漠然的负责人,又怎能在生产一线严守安全底线呢?面对这种情况,倒不妨对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设置一场考试,考点内容全部根据宣讲内容确定。对于那些不能通过考试的企业负责人,除了要补课,监管部门还可以加大对他们企业的监管力度,必要时更需亮亮“红灯”。

  眼下,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关增强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道德血液”的呼声也始终高涨。但在具体监督方式上,除了常规的抽查检查,似乎还没有什么创新。从某种程度看,杭州的考试未必不是一种方法。只不过对于这种新的监管方式,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更要注重对生产车间的实地检查,看看企业负责人究竟有没有将考卷上的答案,变成实际生产中的操作规范,将食品安全举措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