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莫言"面对面",有必要抱着"神问"不放吗?

2012年10月16日 09:57   来源:千龙网   孟木二梓

  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被主持人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10月15日新华网)

  莫言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被“神问”拷问了一下,而在主持人期待的目光下,莫言和许多被央视记者采访的普通人一样给出了一个“神答”:我不知道。

  在常人眼里,莫言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世界、中国的目光一时之间全都聚焦在他一个人身上,赞誉之词铺天盖地,应该而且肯定是全世界、全中国最幸福的人。可在莫言看来,获得诺奖无形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令其“忧虑重重”,一点都幸福不起来。

  莫言的这个“神答”再一次说明了一点,就是幸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等诸多外在和内在的条件不同而发生着变化,就像莫言刚刚获知得奖的消息时肯定被巨大的喜悦和幸福包围着,也肯定是兴奋而幸福着的,可随着大批记者蜂拥而至,随着记者的轮番采访,带给他的只是无休无止的回答、极度的疲惫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形下,莫言怎么会觉得幸福呢?

  这就牵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央视干嘛非得那么教条的、僵硬的抱着“神问”不放呢?窃以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不久央视隆重推出“你幸福吗”街头随机采访节目,因为遭遇到许多诸如“我姓曾”、“我耳背”之类的“神答”,被广大网友所诟病甚至调侃,也受到舆论的质疑和批评,而央视记者、主持人仍然不为所动,仍然在各种场合下坚持“神问”,其目的无外乎想证明一点,就是我们这个“神问”没错,我们就是想通过“你幸福吗”来告诉观众中国人现在幸福了,并试图通过这种坚持来表示自己坚决不向各种“杂音”低头的态度和立场,以维系自己的颜面。

  实际上,央视推出“你幸福吗”这档节目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是想通过对各色人等的采访,真实地展现各种生存环境下的民众对幸福的感受,全面反应改革开放尤其是这十年来党和政府为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巨大的进步,但问题在于“你幸福吗”的提问设计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才使得受访者答非所问,含糊其辞,未能取得预期的采访效果。这种先天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问题太过笼统,叫人很难在瞬间作出反应,并给予既符合提问要求又切合自身实际且能令自己满意的回答;二是提问缺乏技巧,过于直接,甚至有点强迫的意味,这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受访者平添了一种抵触情绪,但碍于在电视镜头下的面子只能应付一下了事。如果采访者能够根据不同的职业、身份,灵活地提出问题,那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比如采访拾荒者,我们能不能这样问:捡垃圾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几年来你遇到过什么令你觉得幸福的事情没有?如是受访者不仅没有突兀、尴尬的感觉,反而觉得十分亲切,话匣子自然就打开了。

  一言以蔽之,笔者并不反对央视“你幸福吗”这样的节目,反对的只是记者、主持人僵硬而突兀的问法,如果记者、主持人能做足功课,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精心设计好符合“你幸福吗”主旨的采访问题,这样可能更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如果不因人而异,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管时间地点,非逼着人家回答问题,迫切希望采访对象说出理想的答案,那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已经出现的种种“神答”就很能说明问题,希望我们的央视记者、主持人能放下身段,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采访是不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虚心接受网民和舆论的批评及建议,切实改进自己的采访技巧、方法,多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好、下足功夫,把下面的“你幸福吗”节目继续做好,真正把这档节目办成既生动活泼又弘扬主旋律,广受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的好节目。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