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被收录高中语文 没什么不妥

2012年10月15日 07:13   来源:红网   徐炳涛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近日,记者从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了解到,目前该社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10月14日《京华时报》)

  这些天,围绕莫言的种种传闻都成为全民话题,人们讨论得不亦乐乎,当然也免不了有赞有弹。故而,莫言作品将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消息一经传出,便立刻引发了话题风暴,许多人对此加以质疑,认为这是过度消费莫言,是趋炎附势,是功利心态,是喧嚣浮躁的跟风表现。

  过度消费是当前社会的一种弊病,一旦某人走红,从官方到媒体到商家,纷纷伸出橄榄枝,无底线的追捧与炒作。“航天神女”刘洋就是一个样本,那些日子,媒体采访挖地三尺,相关部门慷慨奖励,连她的母亲都获封“当代孟母”。

  作为一个低调、淡然的作家,莫言本人对过度消费式的追捧是保持抵制态度的。前些天,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自己的作品热潮,莫言对媒体表示:“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更应把时间多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一码归一码,过度消费式的追捧的确有失理智,但也不能把一些正常现象列入过度消费的范畴。真要说起来,不假思索地质疑同样有失理智,人云亦云地否定同样是喧嚣浮躁的跟风表现。如此氛围,后果堪忧,可能会对好的做法造成误伤,对相关机构积极作为的热情造成损害。

  莫言作品入选教材引发的质疑,其实就包含着诸多不理性的因素。实在是想象不出来,让高中生接触一下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文学大师的作品有什么不好。现在看来,至少好处是很明显的,一者能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二者能开拓其阅读视野,三者还能起到激励效应——或许莫言的成就会让许多学生在心底种下文学梦。

  何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片段都曾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也并未引起任何反对声音。这不由让人反思,为什么我们对待国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此的宽容与认可,而换到本土作家身上就如此的苛刻与菲薄。

  有些人说,莫言成名已久,但没得奖之前不见作品入选教材,一得奖就立马登堂入室,足见出版社的浅薄与功利。其实这种看法相当幼稚,国内知名作家有的是,按照莫言本人的说法,“中国能得诺奖的好作家成群结队”,既然如此,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每一个成名作家的作品都选入教材。现在莫言得奖,无疑给了国人一个重新审视其作品文学价值的契机,选录到教材中,不是跟风趋势,而是与时俱进、顺理成章,也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反过来看,如果死守着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对莫言的作品不加重视,刻意疏远,则会显得高傲自大,固步自封。

  其实,与其讨论莫言作品该不该入选教材,倒不如讨论他哪篇作品更适合入选教材。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