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创新创业将成新引擎 经济积极向好的后劲仍在

2015年10月02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振峰认为,摆脱目前诸多困境和突破各种瓶颈,出路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勇于“闯关”,解决市场错配、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中国经济未来的全球地位,首先要看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产业链地位。

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662.7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7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

  今年的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总体呈现增速放缓态势,另一方面结构调整加快,改革红利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蕴含较多机遇。尽管目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犹大,但积极向好的后劲仍在。

  中国已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制造业来说,这也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一个艰难而漫长的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必然给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虽然我国的产业结构改善空间很大,服务业比重还有很大上升余地,但转换也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我国行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尤其是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发生明显变化。未来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加快步伐,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市场,孕育新模式和新动力,这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创新发展极为重要。

  自国务院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以来,各地的创新创业“种子”不断生根发芽。926日,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力推众筹众创。创业热潮涌动之下,创新驱动力将更强,创新创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从各地的发展来看,尽管相当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前几年有所回落,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城镇新增就业总体保持平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新旧经济换挡阶段,的确有产能过剩等问题存在,外贸转型发展的要求也相当强烈,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有所波动其实很正常,甚至是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必然过程。要让经济发展后劲更强,必须深挖内在潜力。

  摆脱目前诸多困境和突破各种瓶颈,出路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勇于“闯关”,解决市场错配、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中国经济未来的全球地位,首先要看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产业链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持续增长,让经济发展更大地惠及民生,注重增强转型创新,构建更美更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经济就一定会从发展的艰难阶段走出来,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从习近平西雅图讲话看中国经济如何“涅槃”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