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请珍惜自己的信用羽毛

2015年04月23日 07:20   来源:北京晚报   吕高排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国内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标志着个人征信市场化破冰,互联网成为征信新元素。

  信用,作为文明之邦的中华民族一张亮丽名片,影响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造就了一代代华夏儿女。一诺千金的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的凡人善举、视死如归的钢铁战士、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有力地支撑起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架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用缺失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软肋”,制假售假、网上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无良奸商的毒食品、毒工厂,麻木不仁的见死不救,恩将仇报的“救人反被讹”等极端事件频频冲击社会道德底线,销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如何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成为人们的普遍诉求。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一个国家的发展质量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信用机制运行情况;一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建树,同样与本人的信用程度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加强诚信建设已不止关乎我们会不会吃到“地沟油”、“瘦精”,还关乎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差异大,道德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信用缺失的时间久、范围广,危机程度严重。运用道德手段虽可治本,但旷日持久,时不我待;运用法律规制虽有“治标不治本”之虞,但能普遍推行,立等见效。因此,必须既要依靠道德提升,又要依靠制度建设,二者相得益彰,交叉互动,相互协调,共同提升。

  对于国家来说,要搞好顶层设计,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引导人们自觉守信的长效机制,把失信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使诚信缺失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的教训成为一生的“警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持续努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

  “打铁首先自身硬”、“治国先治吏”。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风向标”。政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讲信用、履承诺,充分发挥其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必然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广大市场主体的基本责任是依法经营和诚信交易。因此,市场主体在追求利益时,应守住“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底线。

  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来说,就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让信用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美德,一种自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营造“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再现文明礼仪之邦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