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JQK式”忽悠亟待信用立法

2016年05月31日 10:01   来源:法制日报   张海英

  按说,政府最应该弘扬契约精神,为社会作出表率。但常见的“JQK式”忽悠表明,某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国务院督查黑龙江省发现,通过不断改善民间投资发展的公平环境,今年前4个月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增长13.1%,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但一些受访的民间企业家反映,遭地方政府“JQK式”忽悠:先勾我们进来,圈块地给我们,然后再尅我们(5月30日《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4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比1月至3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这是民间投资增速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且与去年同期的12.7%相比,增速呈现大幅回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意义不言自明。

  在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一路下滑的情形下,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增速不降反升——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9个百分点,令人感到惊喜。但坦率地说,黑龙江省民间投资增速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因为督查发现,此省存在民企负担重、人才缺乏、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尤其是“JQK式”忽悠会对民间投资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民间投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很欢迎。招商引资也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民间投资能对地方GDP、税收、就业、政绩带来拉动作用。然而在项目投产后,地方政府承诺的条件不兑现的情况比较普遍,“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比较突出,这就给民间投资人留下被忽悠的印象,影响他们投资的积极性。

  从多年实际情况看,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承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不仅给投资人承诺过某些个人荣誉或特殊待遇,而且在税收、土地、奖补等方面给投资企业很多承诺。事实上,某些承诺已经突破了底线很难兑现,这就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了隐患。地方政府之所以用种种承诺“勾”民间投资进来,主要是为短期政绩。

  “圈块地给我们”可以有两种解读:一是为了兑现土地供给、土地优惠方面的承诺;二是为了把投资企业留住或者说拴住,防止投资人“逃跑”。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土地出让方面也突破了某些底线,比如以极低的价格征得土地,然后以“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出让给来当地投资的企业。

  而“然后再尅我们”,是地方政府违背承诺的体现。之所以如此,既是因为之前的某些承诺根本无法做到,也是因为投资人在固定资产等方面已经投入大笔资金,不可能“逃跑”了,所以地方政府态度就变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官不理旧账”,即由于招商政绩是属于前任官员的,新官就不愿理前任旧账。

  要想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为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必须给民间投资人创造一个理想的投资环境。所谓理想环境,是指地方政府的招商承诺必须百分之百做到,不能失信,让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只有给足投资人信心,民间投资才能引得进来、安下心来,才能蓬勃发展。

  在笔者看来,给民间投资信心,必须规避“JQK式”忽悠,而避免这种忽悠关键在于两点:一方面是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问题不少,一直没有统一规范。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招商引资行为设置一系列红线,以约束地方公权力,维护地方政府诚信形象。

  另一方面是系统重建地方政府信用。“JQK式”忽悠是一种政府失信的体现。按说,政府最应该弘扬契约精神,为社会作出表率。但常见的“JQK式”忽悠表明,某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因此,系统重建政府信用应该被提上日程,这其中既包括改革体制机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也包括尽快出台信用法,把政府信用作为规范重点。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