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钢:简政放权是创业就业的有效之举

2014年06月05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一“简”一“放”,砍掉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的叠加效应,为当前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简政放权是创业就业的有效之举

    资料图片:2014年5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成立,如推行顺利且运行良好,天津有望在全市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其他各个分散的职能部门的审批权,全部集中到一个部门。(图片来源:nico/东方IC)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6月4日中国政府网)

  简政放权,是近期网民的热搜词。自2013年4月24日首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事项起,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这次常务会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是在去年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李克强总理对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所做的承诺的部署:年内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从这个角度看,中央政府推进简政放权的力度和决心明确有力,并且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推进。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包括就业在内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可以说,经济发展的增速换挡期到了关键时候。如果按照传统的应对之策,扩大投资成为一时之选。可是,从近几次国务院常务会会议可以看出,决策层已明确不会因一时波动出台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进一步简政放权,削权让利,让政府归位、市场发力。尽可能地把一些权限交给市场主体,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把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不仅可以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和动力,而且可以真正地换档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眼下,正是大学生毕业季。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共有727万高校毕业生毕业,这意味着,继 “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后,今年将再增28万,增量不大但总量很大,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就业难是每年都关注的话题,但解决好他们的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如何缓解就业压力,让这些年轻人迸发出创新的勇气和创业的激情,简政放权是一个方向,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和先手棋,激发创业就业新活力。

  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等关系投资创业的34项审批事项。这些行政审批的减少更多是现实的需要,现在很多追求自由不羁的80后和90后,没有太多耐心去跑那些繁杂的手续,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不是打了退堂鼓,就是找一些代理机构,花了钱,还未必办好事,到最后不愿意和政府打交道。继续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办事手续,让从行政审批“马拉松”到“马上办”,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不安于现状,立于创业,才能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涌现出来,从而激励投资创业,促进就业。

  就业创业难,在一个方面也与资质资格认定多、考试多、证书多有相当大的关系。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有可能挡住了不少年轻人的就业创业之路。会议决定在保持资质资格水平不降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今后,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不再实施许可和认定。逐步建立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开展水平评价的职业资格制度。继续简政放权,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和提醒的是,各地方和部门要跟上中央简政放权的节拍。如果不同步继续加快简政放权,行政对市场“看得见的手”仍然存在,只是从地方转移到了地方。但是要跳出过去“一放就乱”的循环,彻底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像总理在常务会上强调的那样,“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各部门必须要各负其责,明确需要改革的行政审批目标。

  一“简”一“放”,砍掉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的叠加效应,为当前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中国经济网记者 陶瑞钢)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简政放权不能是文件上“画圈”

     简政放权惠民生要隔断“越位”并纠正“错位”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