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不衰”

2014年04月08日 07: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伴随着东方巨龙的苏醒,中国崩溃论可谓年年有月月新。在新一波“唱衰中国”的论调中,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为首的专家“毫不含糊”地保证,中国模式碰壁的“这一天”终于到了。然而,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仅没有“按时衰退”,反而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前,倒是“中国唱衰论”崩溃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GDP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2003年之后,在投资和出口强有力的双引擎拉动下,中国经济步入了一轮高增长周期,2007GDP甚至高达14.2%。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然而2012GDP增速突然破八,引发了国内外大量争论,其中难免出现一些担心、质疑和唱衰的论调。有些学者专家甚至预测GDP不能保八将导致“中国崩溃”。

  那么事实如何呢?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世界罕有。然而,任何国家也不可能一直行驶在“快车道”上,这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比如2013GDP增长7.7%,看似明显低于20099.2%的增速,但实际上,2013GDP增长的绝对值约5万亿,而2009年增长的绝对值只有约2.7万亿,就经济增长量而言,2013年要大大超过2009年。

  一些唱衰中国的论调认为,如果GDP不能保持高速增长,将严重影响就业、居民收入,进而造成中国经济的衰退。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已然发生变化。以前需要靠速度保就业,现在由于劳动力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转移以及新的就业方式等因素,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就不会带来太大的就业压力。比如2013年虽然GDP增速只有7.7%,但是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却创了历史新高。而在居民收入方面,不仅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城镇化的带动下,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也高达9.3%,并且CPI涨幅控制在2.6%,远低于3.5%的物价调控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多年高速增长的经济基础,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将会更加稳健发展。而且从经济发展规律来说,经济发展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过于追求速度,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会导致产能过剩,空有经济规模却没有相应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泡沫,还将会付出极大的环境成本。

  因此,树立科学的GDP增长观念,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十分重要。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就应集中精力抓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从几个方面看,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第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有助于释放内需、发掘经济潜力。第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进一步驱动经济发展。

  经济增速放缓正是为了更好地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改革深化。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也要坚定对未来的信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促进健康持续发展,让“唱衰论”不攻自破。

  我们坚信,中国“唱不衰”!(中国经济网 上官澈)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理性看待“唱衰”中国经济

     “唱衰中国”的陈词滥调该歇歇了

     境外唱衰论调不客观 中国经济“闷”境中稳增长

     不惧“唱衰”中国论调 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