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京津冀PM2.5全超标 治理不能靠"一个人战斗"

2013年08月01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环保部新公布6月份及上半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6月份,74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为35.6%,京津冀空气质量仍最差。其中,PM2.5平均超标率最大日均值出现在北京,超标2.8倍。上半年,京津冀所有城市均未达到PM2.5年均值二级标准。

    “蓝得让人感动的天”难道是京津冀地区“限量版”的奢望吗?

    环北京周边的整个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好坏,是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风向标”。上半年京津冀所有城市PM2.5年均值未达标,说明解决PM2.5等损害民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必须下大力气保护好蓝天碧水,想办法遏制住环境污染。

    据称,国家拟与华北6省市签防污责任书(这一形式较以往严格),要求大降PM2.5,强化对地方空气质量的责任考核。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其中,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领导协调机制进入具体落实层面引人关注。

    这次,环保部官员披露,环保部或将代表国务院与华北六省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书,应该是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一种具体落实举措。以北京为例,空气质量问题其实与周边区域的环保状况高度关联。难怪有人戏称:别人扬灰,北京落土;西北风一来,天津又与首都“同呼吸、共命运”了。

    环首都的京津冀地区,包括环渤海经济圈,彼此之间经济发展的步伐与经济结构各有差异,在环境整治上能投入的力量、力度也并不一致。因而,要解决PM2.5等突出环境问题,“一个人在战斗”是不行的,必须全区域合力推进。

    不久前,《环境研究通讯》杂志发表一项多国科学家研究成果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每年200多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主因是大气中PM2.5等悬浮颗粒物浓度上升对人体肺部造成损害,并导致肺癌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报告共同第一作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贾森·韦斯特就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室外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看来,不好好打击PM2.5这个“健康杀手”的嚣张气焰,我们何来有品质的呼吸?

    当然,治理PM2.5光靠区域协调、联防联控还不够。近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国务院正制定以PM2.5治理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别是解决钢铁、水泥等“两高一资”企业的产能过剩,预计将投入1.7万亿元。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去产能过剩”光靠行政手腕行不行?环保部能扛得住一些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的压力吗?此外,缺乏农林、水利、金融等“好兄弟”的帮衬,环保部门的治理“亮剑”如何能发出耀眼的锋芒?

    因此,惟有理顺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一套与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以及可持续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体现科学精神的经济发展计划与考核评价体系才行。

    刮几起治理“风暴”,风波过后不还是“波澜不惊”?环境治理一靠制度,二靠执行。问责是治理PM2.5等突出环境问题的关键。问责力度不够,监督也就难以到位。当然,问责不能只是泛泛的表面文章,要敢于摘官帽,动真格!(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PM2.5:环境管理需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

 

PM2.5时代:经济发展积极信号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