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大拒绝“索金”状元 带了个好头?

2013年07月24日 13: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北京大学招办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7月23日《新京报》)。

 

资料图



    【观点一北大带了个好头

    在中国的教育图谱里,北大清华的江湖地位犹如武林界的少林武当,消息传出,江湖哗然:北大这是咋混的嘛?难道,这等于侧证以往北大清华等为了抢夺“状元”不惜出价的传言果然不虚?这回是要价太高谈不拢了,还是出了其他的什么岔子?

    不管怎么说,不管以前做了什么给“状元”们留下了讨价还价的把柄,北大这回干的还真不错——果断中止此种游戏,虚晃一枪,跳出圈外,盲目争高分的游戏,我北大不玩了!在抢夺高分考生的战场上狠狠厮杀了多年,北大现在能有这样的觉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知错能改,倒也善莫大焉。

    其实,高考状元向北大索要巨奖、讨价还价,只是竞技教育下出的一个畸形蛋。为什么会惯出这身毛病?因为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抢夺高分考生的掐尖游戏就没停止过,某些成绩高的学生成了家长的“摇钱树”也是一个很现实的现象:学校为了扬名立万,招录一批分数高的学生给将来的中考高考比拼攒家底,想尽一切办法去挖高分学生,名校到重点校掐尖,重点校到普通校掐尖,市区到郊区掐尖,郊区到农村掐尖,把高分学生的胃口越吊越高——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公开标价,中考状元到哪里读书给“奖学金”多少多少万。这两天媒体上就报道了几个闹剧:西安市一家中学,为了留住本校中考成绩超过600分的考生,用大巴车把学生拉到偏远地方做“报考劝导工作”;而武汉市一家中学为了抢夺尖子生,竟然承诺在学校里给陪读家长解决就业问题。

    教育这么个玩法,作为高考状元,眼看着北大清华与香港以及境外大学比拼更加激烈,开始待价而沽跟北大讨价还价,还不是轻车熟路的吗?所幸,现在北大觉醒了,表态不玩了,算是带了个好头。【详细

    【观点二状元在唱“资本论”,北大却吟“道德经”

    当执牛耳的江湖地位,被后来小弟用钱之撬杠来撼动之际,北大内心会不会有种被边缘化的心态,那外界是不得而知的。在所谓的北大发声:从培养“人”而不是招收“分”的目标出发,超越目前国内高校盲目争夺高分生源的恶性竞争,这话说的也太过假大空了吧?难道你北大招生不看分数看人品?既然如此,敢不敢抛却地域之分,来一次全国统一分数招录?翻看去年的新闻,才知道北大一批次在京扩招33.6%,今年还不知具体情况,据说向中西部倾斜了不少,但这种政策上的弱势关怀,恐怕没打破教育壁垒效果要来的猛烈吧。

    向北大要奖金的状元很可爱又可敬。跟北大议价,至少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没这资格;其次,不再迷信于北大人为打造出来的学校崇拜,而敢于直言自己所思所想,这样的年轻人,值得我们去致敬他们的青春。反观北大,如果是天才,何必惜财?不惜才而惜财,是以扩招为主导的校园市场化中“不差钱”的最佳讽刺吧?【详细

    【观点三状元“讨价还价”,大学应有耐心

    一些高考状元主动与北大讨价还价,让大学露出了平易近人的本貌。大学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坐下来和优秀考生聊一聊,对他们提出的条件,能满足就满足,不能满足就以其他优势去说服,比如学术大师、学科优势等,实在谈不拢也只能说声“Sorry”。这样做并不会折损大学的清高和风骨,相反,能让人们看到一所大学以学生为本的情怀和诚意。

    大学之大,贵在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有包容胸怀。大学真的不必排斥状元讨价还价,状元们当然也不能恃分而骄,忘却讨价还价的最终目的还是求学。如此,大学才能少一些错失美玉的遗憾,揽英才而教之;状元们才能避免沦为“布利丹的毛驴”,左挑右拣,无所适从,最终一无所就。【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状元讨价还价固然该批,但长久以来名校不惜出重金“抢”状元的不良风气更当休。当纯真的教育越来越透露出铜臭的味道,当全社会盲目地投身于状元崇拜的热潮中,某些状元自然容易“自恃甚高”,伸手要巨奖也就再自然不过。因为有功利的教育,就会有拜金的状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