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三经论坛”策进“大中华经济圈”互利共赢

2013年04月26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三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4月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论坛以“大中华经济新机遇”为主题,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与挑战,就两岸及香港如何把握与开拓城镇化商机提出意见与建议。本次论坛共邀请两岸及香港金融界人士、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300余人参会。(4月25日中国经济网)

    早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海外学者提出“大中华经济圈”的概念。复旦大学陆雄文教授就曾指出,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为紧密核心层的大中华经济圈经济总量如果同美国相加的话,将占到全球经济的80%。

    “大中华经济圈”将在全球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和平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两岸及香港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此看来,两岸三地《经济日报》轮换举办地,举行财经高峰论坛,必将发挥很好的策进作用,对抓紧发展机遇,携手推动两岸三地经济共同发展也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随着“大中华经济圈”雏形逐渐浮现,贸易经济关系必是唇齿相依。这种联系不但是经济产业链的连接,更还有两岸四地民众“生活圈”的交汇。只要我们更多地取长补短,增进交流与合作,这种经济上“唇齿相依”,感情上“休戚与共”的“血融效应”将发挥积极的变化,彰显出“大中华经济”的无穷魅力。

    本届“三经论坛”聚焦“城镇化商机”,自然更值得关注。城镇化是大陆经济发展新主轴方向,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发展思路。要提高城镇化的效益,一定要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让改革来释放出城镇化需求,在加快城镇化改革中加强城镇化管理,并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即“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相信高峰论坛上能够更多聚合两岸及香港与会人士的意见与建议,为拓展和把握“城镇化商机”提供更好的路径和着力方向。

    就像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在高峰论坛表达的那样,“两岸关系正面发展,经济关系更密切,为三地经济提供前所未有动力”。“两岸及香港的经济,并非零和关系”的评价显然很符合当下的形势。

    实际上,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论坛上的观点也非常有现实意义,“两岸三地要有积极政策,可达致互利双赢,并建议在面对周边竞争上,三地更需要建构共同利益的分工,和相互投资”,亦是毋庸置疑的。

    摒弃零和,共同消除体系间的不稳定因素,共同发挥协同效应,大中华经济将展现出更广阔、更紧密及更强竞争力的前景,这也是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这个交流沟通平台搭建的深层意义。(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中央财政负增长切勿损害“营改增”的推进步伐

 

建设“四型财政” 服务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