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工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5.6,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微升0.1点)。此外,中经工业预警指数为73.3,比去年四季度回升3.3点,在显示经济“偏冷”的浅蓝灯区呈回升态势。(4月22日中国经济网)
今年首季的中经工业景气指数虽然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回升态势,但还是沉迷在“守势”氛围,复苏明显偏弱。
前不久发布的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7.7%,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8.0%,令人“颇感意外”,经济增长似乎有乏力之嫌。
产能过剩的制约,环境治理的压力,工业投资增力不足、信贷偏紧等等中国制造业的老问题还在。加上消费内需市场难以很好激发,房地产调控压力很大,外部环境风险未除……这些因素的叠加,一季度工业经济复苏偏弱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工业经济复苏偏弱的问题,恐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点。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中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一稳”(稳增长)、“一控”(控通胀)、“一防”(防风险)这三大宏观层面的动作可以看出,怎么样来调整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充满着复杂性与困难度。
今后的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该如何在应对经济疲软与防范通胀风险中发力呢?对于楼市、钢铁、水泥、造船等过剩行业,该怎么调控,怎么做到压缩有度呢?提振工业经济,其政策又该往哪一方面着力?特别是在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提质增效等方面,如何一边释放改革红利,一边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宏观政策调整中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地加以解决。
这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激烈动荡。截至上周,已有金、银、橡胶、棕榈油、豆油等多个品种跌穿了2010年以来的低点。不少人担忧,大宗商品大幅下滑会不会是经济紧缩的标志呢?面对今年一反常态的行情,许多工业企业被迫调整原来的采购计划,有的因为担心经济紧缩而不敢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也就是说,当前工业经济还面临着库存消化管理、资金运用管理,以及怎么更好地规避与防范这种国际大宗商品低迷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等问题。
工业稳则全局稳。要使工业经济延续较好的回升势头,需要进一步落实好“稳增长”政策,特别是缓解工业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用工趋紧、成本上涨、资金不足等问题;再者,简化和规范税制要进一步强调和落实;最后,工业转型升级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计划,对经济运行协调服务要早部署、多着力、强跟踪、重机制建设。(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工业增长年内向好的拐点是缓解库存压力
发展新兴产业如何避免走传统产业的老路?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