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消息,2013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4月1日 新华网)
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PMI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在分界点(荣枯线)以上,但是,却并不能说明制造业已经走出困境,步入景气和扩张通道。相反,却出现了宏观趋稳、微观困难的矛盾格局。
众所周知,PMI是监测和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和预警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正常情况下,连续高于50%,说明制造业景气程度较高,扩张性也较强。
就宏观层面而言,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投资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已趋稳向好。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受经济政策的刺激和影响,以及信贷政策的放量支持,已呈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支撑了PMI的稳定和向好。相反,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受到经济政策的正面作用与影响,仍在困难中徘徊,在困难中挣扎。
从微观层面看,影响企业的各种成本因素、市场因素、资源因素,对大中型企业的负面作用与影响已经越来越小,而对中小企业的负面作用与影响并没有得到改善。表现在用工方面,由于大中型企业劳动力相对稳定,因此,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承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也相对较强。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在用工方面不太稳定,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较大。且由于自身承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较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企业的影响就相对较大。
再从融资成本来看,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基本都保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多远高于国家规定的范围。一般情况下,高出的幅度都在80%以上。如果是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就更是高得出奇。仅此一项,就足以让多数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清冷,中小企业的困难也就可想而知。
前6个月PMI连续保持在分界点以上的良好趁势,只是反映在宏观层面,反映在大中型企业向上。站在微观角度考察与分析,由于中小企业仍处于十分困难的局面,微观形势严峻的矛盾依然存在。
面对这种矛盾格局,如何从政策上进行调整与优化、修正与完善,不被宏观趋稳、宏观向好的现象所迷惑,更多地站在微观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形势。从而,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具针对性的政策与措施,更好地改善微观经济发展环境,制定有利于微观经济发展、微观经济形势改善的政策与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PMI跌破荣枯线 中型企业亦需政策扶持
PMI重回荣枯线上 经济结构转型迎来有利契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