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文风应“言之十有”

2013年04月03日 08:15   来源:人民日报   唐双宁

  文风转没转,转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言之有物”。这个广义的“物”,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十有”。

  一是言之有己,即有“自己”。领导干部应自己动手写文章,写己所思。自己列提纲讲话,讲己所想。文章、讲话当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不能人云亦云,套话连篇,更不能文章靠“复印机”,讲话当播音员,甚至播音还播错。

  二是言之有信,即让人相信。领导讲话写文章,不是随便说说写写,是指导工作的,是影响大众的,这就要求讲话要让人相信。先自己相信,才能让受众相信;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让受众相信?让人相信,就要讲真话,说到做到。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让读者和听众做到?

  三是言之有情,即带着感情去“言”。写文章、讲话,只有带着感情去写、去讲,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和听众;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感动读者和听众?

  四是言之有理,即有哲理。现在一些文章讲话就事论事,不善于就事论理,讲了半天,让人记不住,甚至不知所云。“理”就是高度,就是画龙之点“睛”,就是吹糠之见“米”。有“理”很重要的是要学好“哲学”。哲学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学好哲学可以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哲学是地基,专业是楼房。我们不能只打地基不盖楼房,只打地基干什么?我们更不能不打地基只盖楼房,这样的楼房迟早要倒塌。

  五是言之有“神”,即有神来之笔。讲话写文章,要有政治家的高度、历史学家的深度,还要有哲学家的思维、诗人的语言。“诗人的语言”就是要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有“内涵”的前提下,也要善于运用一些语言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当然这要适度,过犹不及。

  六是言之有趣,即风趣幽默。在适当的时候“幽它一默”,不但能“提神”,而且能更让人理解,更让人记住。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为什么容易让人记住?就在于他的讲话时而旁征博引,时而幽默风趣,有时看似“东拉西扯”,最后却在开怀大笑中回归主题,使听众如“醍醐灌顶”。

  七是言之有典,即适当引经据典。这可以增加讲话写文章的“分量”,增加可信度,增加厚重感。说到引经据典,又不能不说毛泽东。比如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形容“主观主义”,引用解缙的那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读过几十年了,至今记忆犹新。

  八是言之有“势”,即有气势。你看骆宾王的那篇《讨武檄文》,“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其文采其气势,堪称“檄文之最”,连武则天都叹服不已,责备丞相未能用好人才。

  九是言之有“约”,即“简约”,惜墨如金。文章讲话动辄洋洋万言,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越是深刻的往往越是简单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不影响表达内容的前提下越短越好。世上最短的文章莫过于雨果的一封询问作品是否出版的信。雨果给出版商的信是一个标点符号“?”,出版商的回信是一个“!”,堪称短文之极致,我们实在应该好好学一学。

  十是言之有用,即“管用”。说一千道一万,一个讲话一篇文章最后九九归一,就是要起作用。费了很大力气最后不管用,不但害人,而且害己。

  改作风不妨从改文风切入,因为最好改的是文风,它不需要财政拨款;最难改的也是文风,要靠真功夫。在改文风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