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得懂”是有效监督的起点

2013年03月28日 07:23   来源:大众日报   张传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6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李克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要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3月27日《人民日报》)

  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既关乎民主,也关乎法治,与我们广大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笔者认为这句话说到问题的根子上,因为,只有“百姓看得懂”,才能对钱财开支起到有效监督,才能真正遏制乱开支、过度开支的状况。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账房先生”,作为人民群众的“会计总管”,首先要将财政收入关进“制度的笼子”,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不能搞什么“预算外”,更不能有“小金库”。有没有“预算外”,有没有“小金库”,“自查自纠”不行,财政部门应该将所有的账本摊开,且“统统上网”,并欢迎老百姓去查账,而一旦发现“藏着掖着”,就要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重罚”。

  在这个公开的过程中,公开的各种账本“让百姓看得懂”是有效监督的起点。为了“让百姓看得懂”进而形成有效监督,“公开”须念好“三字经”——“细全诚”。这里,仅以“公务接待费用”为例——所谓“细”,一个单位,一年一度,你不能只公开公款接待费用“300万元”或“520万元”这样一个“笼而统之”的数字,而应尽可能地“细”到桌,“细”到参与吃喝的“张三李四”,“细”到“元”,“细”到吃喝地点的门牌号,且“细水长流”而随时公布,切不可让人“雾里看花”;所谓“全”,一个单位,公款接待费用的公开,切不可“做大馍——留一手”,也不可将公务接待经费转嫁到企业及社会团体,更不可免费或“超低价”吃“内部食堂”而以“办公用费”的名义去报销;所谓“诚”,也即真诚地接受社会监督。一者,政府公务接待经费的账本要公开,也要定期让老百姓去核实账单;二者,“举报有奖”,欢迎老百姓去宾馆饭店、去机关食堂去暗访,一经举报并查实公务接待经费“漏公开”,给举报者以重奖。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