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健康城镇化离不开政府推动

2013年03月20日 07:57   来源:环球时报   简新华

  “有人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主动去推进。也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会有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进而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城市贫民阶层。不知道总理怎么看?”这是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被问到的一个相关城镇化的问题。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主要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但是仅靠市场的作用不能保证健康城镇化的实现。发达国家和印度、拉美国家的城镇化历程表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城市病”和“农村病”。为了纠正城镇化过程中的“市场失灵”,更好地进行市场难以保证的必不可少的城镇规划和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防止或减少“城市病”和“农村病”的发生,更快地实现健康城镇化,中国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主动推进城镇化是必要的。

  正如李总理所回答的,“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各种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所以,完善制度、扫除障碍,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当然,政府推进城镇化的前提是采取的措施必须合理有效。否则,也可能适得其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另外,城镇化要建更多更大的城镇,必然要占用大量农地,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占地和失地,就不搞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具有多方面的正效应。关键是城镇化必须尽量少占地、尽可能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果。

  至于推进城镇化是否会形成“新的城市贫民阶层”,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合理有效安置失地农民,进城农民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非农化和市民化,能否避免“过度城镇化”、“大跃进式城镇化”、“半城镇化”、“被城镇化”、“贵族化城镇化”等病态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并不必然形成“新的城市贫民阶层”。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重视李总理所谈到“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道理。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即使城镇化率达到发达工业化国家70%-80%的水平,还会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要留在农村,而现代化农业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比如2010年,美国拥有可耕地24.45亿亩,农业就业人口只有284.6万。中国现在耕地18亿亩,按照美国现代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计算,200万农业劳动力就足够了。那么,留在农村的数亿农民的出路何在?如何生存和致富?我认为,出路只能是建设实行现代化、多样化、合作化生产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否则,大量在农村呆不下去的农民必然涌向城镇,必然会出现病态的、过度的城镇化,形成庞大的城市贫民阶层,产生大面积的“贫民窟”,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作者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