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因为它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家强,这一远见卓识,不独是梁任公先生的见解。但直到今天,上述理念常常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表现在教育上投资过低、欠账较多。要问原因何在,财政困难,就是许多地方百试不爽的借口。
如今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却在15年免费教育上走到前列,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据报道,地处秦岭南麓的留坝县,虽然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886万,但却在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县以教育优先发展为战略,在经过多年努力的基础上,今年春季在汉中市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3月11日《西安晚报》)不要忘了,他们的头上还有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一个全县财政收入不足3千万元的山区穷县,他们遇到的困难,或者说需要花钱的地方,和其他地方相比,应该说只多不少。其他市县亟待解决的矛盾,他们照样无法回避。但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掌门人真正洞察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真谛,从而决心把经济贫困县,打造成教育强县来。为此,他们在15年免费教育中,学前教育实行“一免一补”,免除学前幼儿保育费,补助经济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而在普通高中实行“三免一补”,除免除学生学费、体检费、住宿费外,同样对家庭困难学生予以补助。
这些惠民政策,让那些为孩子学费揪心发愁的家庭,彻底摆脱了学费的困扰;让每年三分之一流向社会过早背负起生活重担的初中毕业生,重新回到了高中的课堂;也让每年开学前县镇和教育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学校老师翻山越岭前往学生家中、耐心做家长和学生思想工作、动员孩子返回学校的情形成了昨天的记忆。比如,上学期留坝县高中共有60多名学生辍学,今年实施15年免费教育后,辍学的只有4名学生。相应的,由于财力向教育全力倾斜,也促使政府压缩开支,养成了勤俭节约的风气。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惠民,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这生动的一课告诉我们:财政困难只是某些问题长拖不决的借口,关键在于执政理念。当你摆正了这些关系,你就知道应该优先解决什么;什么才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直白了说,贫困县能在教育(留坝)、医疗(子长)上率先改革,做出令人艳羡的制度安排,别的地方无法做到,只能说执政理念存在偏差。他们的政绩观里,恐怕还是满脑子GDP的数据,而不是民生的艰难。这,正是留坝、子长一类贫困县高大伟岸的地方,也正是某些富庶之乡令人遗憾的短板。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