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暗访甘肃、福建、河北、河南、内蒙古、四川等10余家省级驻京办餐厅,大多均被告知,至少3日内餐厅的包间和宴会厅都已预订一空,“主要都是国企和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和年会”。多家驻京办餐厅负责人表示,由于驻京办餐厅更具私密性,接待的大多是政府官员,“与往年不同,受‘厉行节俭’政策影响,今年很多企业的商务宴请也选在这里。”(1月28日 新京报)
8000元一桌才像样,动辄每桌过万元,抽的是每包108元的软中华和每包150元的真龙,喝的是每瓶2000多的茅台,记者从驻京办暗访到的这些奢华公务消费景观,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严禁超标准接待”的大气候下,显得极其扎眼。
早前就有媒体披露暗访调查显示,针对中央高调要求转作风,少数地方、个别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奢侈、超标的公款消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转战机关食堂偷偷吃,有的隐姓埋名悄悄吃,也有的有恃无恐地明着吃,驻京办里这些极不协调的情形,再度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前一段时期,驻京办“跑部钱进”的特殊角色备受围观和质疑,并引发了一场裁减潮。这些肩负着“跑项目”“跑资金”甚而“跑官职”使命的驻京办,恰恰正是公款吃喝的“重灾区”,理应给予重点治理。然而,实际的情形却是罔顾中央禁令,我行我素、吃喝依旧,甚至成了其他公务、商务宴请的新“战场”。
治理“舌尖上的腐败”,避免政策打折扣,就不该存在“被遗忘”的角落,不能允许有公款吃喝的“法外之地”存在。无论是发生在酒店、食堂还是驻京办或其他任何场所里的公务消费行为,都必须加强常态的监管督查,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特别是从严惩处顶风超标公款吃喝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令其不敢、不能再胡吃海喝。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