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贵:房地产调控何时走出"把目标当措施"的误区?

2013年01月26日 06: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布会,北京市住建委委员、新闻发言人秦海翔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北京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今年的房地产调控目标是保持房屋交易量的稳定以及交易价格的稳定。(1月25日《新京报》)

    纵观近年数轮房地产调控,应当说,并不缺乏决心和目标,诸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让民众买得起房”、“稳定房价”等等提法,屡见不鲜。然而,每轮调控虽然不能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几乎未能走出“屡涨屡调、屡调屡涨”周期怪圈的调控宿命。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三个层面上的错位是重要原因。

    首先,把决心当目标。回顾近年历次房地产调控,高层没少祭出过“史上最严”“国×条”的“组合拳”,然而,何以每每拳头打在棉花上,从而不得藉以反复调控加大用药剂量?可以说,在落实执行环节,不少地方政府只有落实执行的决心,而很少见到他们提出过因地制宜、量身订做的明确、务实、可操作的地方调控目标,以至信誓旦旦、惊天动地空喊诸如“坚定不移”、“落实不动摇”之类口号,房价涨势短暂调整后向上跑得更快。

    其次,把目标当措施。不少地方在落实房地产调控新政中,有意无意地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让民众买得起房”、“稳定房价”等宏观目标当作调控措施,而实现这些微观具体目标的措施一样也没有。以目标落实目标,以要求落实要求的结果必然是,房价屡调屡涨、愈调愈涨。看看一些地方的楼市演进轨迹,难道不是这样吗?

    再者,有目标无兑现。不少地方在落实房地产调控中虚与委蛇、大而化之,以高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让民众买得起房”、“稳定房价”目标代替地方目标,“顶天”而不“立地”;有些地方虽有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地方目标,但悉数失之于有定性无定量,以至对目标完成情况的度量评估无法操作;个别地方即便制定了地方房地产调控的量化可操作目标,但由于有目标无考评或有考评无问责,致使目标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水月镜花。

    房地产调控要不要目标,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当下不少地方调控目标多为定性而非定量,无法评估完成情况和调控效用。那么,到底房价调到何种程度,才算达到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让房价回归合理价位”、“让民众买得起房”、“稳定房价”目标?假如不是自说自话,恐怕只有天晓得。尽管时下我还没见过某个地方提出过房价调控的定量目标;但可以断言的是,就算有了定量调控目标,假如没有实现目标的强力措施跟进给力以及对目标实现情况的严格考评问责,调控也一样难逃“空调”的命运。

    时下,房地产市场有三个情况值得警觉:一方面,本轮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杀手锏”,比如“双限”等,在少数地方执行环节已经出现动摇,个别地方索性“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地变通执行。再一方面,新的被公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效健康发展的房产税等政策,喊了多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由于受到利益集团抵制和地方政府变通执行掣肘,现有调控政策后力不足,形成共识并被主流看好的后续力政又呼之不出,让人如何不担心?与此同时,在民意方面,百姓正承受着新一轮房价过高和未来看涨的焦虑。权威调查显示:近7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接受,仅2.1%的人对房价表示满意。

    楼市即时表现则更让本轮调控潜伏着前功尽弃、再度反复的风险。近期,楼市回暖迹象明显,2012年底,武汉、广州、深圳、山东均出现了千人排队抢房的现象,久违的“日光盘”在上海再次出现。万科海上传奇项目宣称,楼盘刚一上市即遭疯抢,408套房源认购客户超过600组,“真的一套都没有了”。

    显然,当下房地产调控既要宣誓“调控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更须走出“把目标当措施”的误区。(陈庆贵)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


乔瑞庆:对房地产调控在2013年只会更严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