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质疑与妥协,继而收获共识

2013年01月08日 07:27   来源:新民晚报   何小手

  辞旧迎新的人们憧憬新的一年,数据显示,2013年第1分钟,新浪微博共有729571条微博发出。曾经“苦大仇深”,幽默与悲情并举的网络,在新年伊始充满了温情,无独有偶,不少媒体的新年社论以梦想为题,描述国民与国家的远大前程。这看似是我们的文化传统,然而亦不难看出,媒体的梦想并非一厢情愿,它传达了来自民间的信号:今后中国社会的走势,政策的变迁,改革的推进,无不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中国梦”的实现,也将让平凡的梦想受益。

  这样的温情司空见惯,人们毫无保留地诉说自己的梦想。梦想并不抽象,尤其是对网络而言。迎新年的温情余温未却,很多网民将话题聚集在南方的寒意上,南方是否应供暖再起争论,“南方人已习惯冬季的湿冷,如果突然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这一专家观点受到大量网友的抵制,拥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孟非批评这不是一个“符合正常智力水平的理由”。有网友发微博调侃,南北方冬天的幸福感对比,不能只看天气预报里提到的温度,而得比较各自的室内温度。

  匮乏导致需求,这是市场效应,也是正常的舆论生态。对于湿冷的南方而言,提倡供暖无疑能获得很多人的支持,然而,一项公共福利并非你情我愿这么简单,有人提及,不能分户计量集中供暖,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和人际矛盾。另外,南方的家庭为了应对寒冬,多有自己的供暖设备,在此基础上再统一供暖,可能是导致成本浪费。然而,正如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将南方供暖视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一样,南方的取暖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公共政策应该对此有所思考。

  和南方供暖问题类似的是近来讨论热烈的“史上最严交规”,新规实施第一天,网上即出现大量的反对声,有人甚至提供了详细的数据,佐证新规处罚“抢黄灯”的不合理。批评者认为此规定是处罚“闯红灯”基础上的二次处罚,不乏舆论直指此规定意在为交通部门创收。在反对声中,公安部表示,对抢黄灯行为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外罚,虽不无朝令夕改之尴尬,却也释放出听取民意的善意。

  从维护交通秩序的长远目标角度看,新规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它被视为有助于改变“黄灯加速”的错误驾驶习惯。民众寄希望于新规有相应的技术配套,比如信号灯技术改善,唯有如此,新规的善意才能不被创收错觉所掩盖。

  这种经历质疑与妥协,继而收获共识的互动过程并不陌生。政策制定者和政策的作用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前者追求的是完美的效果,有着良好的初衷,后者立足的是现实的残酷,本着务实的态度。决策应该兼顾此两者,不能把网民中的反对者角色视为无理取闹。(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察室特约舆情监察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