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开始,温州市直属27个部门的一把手针对当前工作和明年的规划进行了总结汇报,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天,全程现场直播。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因温州金融改革一度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一向能从容应对的他,在发言时一反常态,脸上不停地直掉大汗珠。(12月24日《新京报》)
温州现场直播政府部门的“年终大考”,这对于即将漫天飞舞程式化的“年终总结”而言,确实彰显了难得的气魄与诚意。这场大考最让公众印象深刻的,未必是辛辣的点评和直接的提问,而是“考生”在流程中的如坐针毡——有不知所措的,有满头大汗的,诸多表情令人忍俊不禁,难免有权力偏见者看后暗爽。当然,更多人表达了对这种“直播大考”的褒赏与肯定,拍案叫好之词,不绝于耳。
叫好自然是应该的,权力能被“顶真”,权益才能稳固。何况,如果沿用“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逻辑,看看还有多少地方部门敢于如此这般公开上台“考试”,温州的做法估计就更是只光片羽、显得难能可贵。可是回望一下,官员政绩“电视秀”的版本并不算少,为什么这次会“满头大汗”?细细琢磨,道理可能在于以下两个细节:一是温州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基本悉数到场,且市委书记点评“不留情面”;二是这场考试的得分将占这些一把手年度考核的40%,排名末位将被淘汰,今年的考试将直接关系到这些一把手的乌纱帽。那么,此前的“考场”也有专家教授、市民代表,之所以安之若素,恐怕就恰恰在于少了“一把手”,少了“动真格”。
但这种“满头大汗”,果真是值得期待的官民良性互动格局吗?一者,上来“应试”的都是职能部门“一把手”,如果从行政构架上说,“一把手”不应该一手遮天、面面俱到,那么,他反映的自然是宏观问题、整体绩效,而“评审团”或受众对职能部门的期待,显然更为微观,譬如补偿款的多少、下水道的顺畅与否、工作人员的态度冷热……这个时候,如果直接以具体问题纠结“应试官员”的现场反应,不仅有失客观、更悖逆理性。
二者,现场分值占比4成、且实现“末位淘汰”——且不说淘汰机制本身有待商榷,这种近乎“一考定终身”的法则、364天的努力可能还赶不上1天的“表演”,看起来靓丽惹眼,落实起来又会传递怎样的价值取向呢?尤其是对那些本就惧于镜头与镁光灯的官员而言,声音、形象、政绩“觥筹交错”,但请评分的“评委”扪心而问:当此情景之下,官员的“个人表现”会不会概率化地影响到本该与“声音”、“形象”最该无关的成绩?
“官员满头大汗”,固然令人欣慰,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还得看到其为谁流汗、因何流汗,千万不能自作多情地以为每一滴汗都是流在“权为民所用”的标尺上。作为电视人,笔者想捎带着普及一个容易因叫好而被忽略的常识:直播现场,头顶的灯稍稍亮一点、密一点,加之节目确实属于“智慧密集型”而不是“娱乐密集型”,那么,你不流汗可能比流汗更困难。但愿满头大汗的官员形象,能在台下的日子里司空见惯才好。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