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关中地区规定每日只能有三分之一车辆外出公务。由于陕西关中地区连续空气污染,陕西决定即日起启动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红色预警保障应急预案,对公车实施“限行”。
关中地区节能减排从自身做起,此举值得表扬。减少了这三分之二的公车是否就能让天空变蓝暂且不论,至少表明了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态度是积极的。
接下来公众自然会担心,少了三分之二的公车是不是政令不出政府大院了?现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三分之一的车轮子照样拉得动执政能力。就此而言,如果此举“别有深意”的话,我可要大大夸赞一番了。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财政,更赢得了民心,以环保为名施行公车改革真可谓锦囊妙计!
老百姓中有这个心理的可能不在少数。这也可以看出公众对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的期待。公车改革实验了20年,一直挂在一档上。上方空踩油门,出台多个红头文件,但下档只耗油不前进,让人徒唤奈何。甚至有地方还挂上了倒档。例如不少城市在举办大型运动会期间严限公车出行,但散会之后一切如旧。再譬如某地出台的缓解交通拥堵方案中有限制公车一款,但最终反复讨论后,正式出台的方案中却把“2015年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悄悄删去,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有政协委员事后抱怨,不希望公车改革一蹴而就,但起码希望那些“股长屁股也冒烟”的情况不再发生。以此看,公车改革的确事关环境保护,如果股长屁股人人冒烟,其排放量能不可观?
其实万事开头难。关中的空气质量一时半会估计改善不到哪里去,何不将限车举措就此推行下去。在PM2.5和公车之间,大部分理性的公务员肯定会选择少用公车。毕竟公车只能爽一时,而环境却影响子孙万世。这个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公车文明,让天空更清洁,让政务清廉,让法治更清明,自然也让权力更亲民。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