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请!”在2012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在用瑞典语介绍莫言的获奖成就后,用中文邀请莫言领奖。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莫言走到舞台中央,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
在这个“王的盛宴”上,莫言完成了“加冕”——领取了本年度至高文学荣誉。莫言,这个当初“希望能靠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吃饱饭,跳出农村”的农民儿子,不仅早已改变了命运,更用他的天赋和才华,丰富了世界文学殿堂,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上留下自己醒目的中国人名字。
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有趣细节,在诺奖晚宴的厅外,一群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留学生唱起了“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在这首歌的陪伴下,莫言步入颁奖仪式的现场。从这一刻起,当天的诺奖盛宴便烙上了最为深刻的“中国印记”。“大胆往前走”具有丰富的意象,走出贫瘠农村,走进军营,走进文学创作的沃野,走出独特的莫言式创作风格,直到走进文学的收获季节,走上诺奖颁奖台,莫言一直在走,在大胆地走,其间虽艰辛,却不坠其志。莫言的今天,与其说幸运女神的眷顾,毋宁说这是天道酬勤。更需提及的是,莫言所走的这条路,也正暗合着中国走向世界的轨道,也能让人清晰看到世界主动接纳和需要中国的路径。
回顾莫言在瑞典的行程,莫言一直在言说。从在斯德哥尔摩老城的瑞典文学院演讲厅讲“故事”,到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与交流,再到领奖后的简短致辞,莫言一直在说,他的价值观、文学观,甚至他的脾性和好恶,都能从他的言说找到注脚。莫言的言说赢得了尊重,也遭遇了一定误解,甚至苛责。无论誉还是毁,莫言仍是莫言,始终淡定、从容,他所说的“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至今思来,仍值得好好品读。
这几天,也许是莫言最风光最受瞩目的时段。文学是寂寞的,文学创作是孤独的,正如有作家所称,文学注定是孤独黑夜中的芬芳。繁华终将散去,镁光灯终将移开,莫言也终将回归平静,读者所关心的是,获奖之后的莫言还能写出精品吗?他能否打破作家获得诺奖之后无力作的“魔咒”。其实,莫言已经说了,他是个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了奖之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回到书桌前,坐下来写小说。”这是一位名作家的清醒,也是一名优秀作家的抱负。
毋庸讳言,今天,文学正日渐式微,早已失去了往昔的荣光与尊崇。我们在追逐名利的路上,在为粗粝生活所裹挟的日子里,渐渐忽略了文学,这是一种现实无奈,也是一种功利化选择,毕竟文学带给我们的改变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却不能远离文学,文学不能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但能充盈我们的精神。有句话说得好,当文学存在,也许我们并不会意识到它究竟有多重要;但是当它不存在,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如此粗砺和无情。这也许正是文学的无用之用。
繁华散去,莫言仍在。生活仍要继续,在以后的每一个平淡日子里,由对莫言的关注转向对莫言作品的关注,由对莫言的研读转向关注中国作家“往前走”,由对阅读作品到培养阅读兴趣,在忙碌而功利的内心中为阅读留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