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5月起,浙江安吉县开始推行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它分为工作实绩、效能建设、廉政建设、社区表现等4大类17小类,每类内容都对应相应分值,采取加扣分制、正反向记实方式。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这张表格,对想干实事的干部是一种动力,对混日子的干部是一种压力。”(《中国青年报》12月6日)
以往,干部的表现怎么样,往往并无类似的精细记录,更不要说日清月结、分类汇总了。一般情况下,这种“记录”往往都在领导的心里。尽管领导可能会做到明察秋毫,却也很难避免主观、随性甚至是有意无意的疏漏或拔高。对于官员的评价和考核,往往就会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和不确定性。类似感觉日积月累得多了,也会影响其工作热情。
可见,安吉县摸索出来的这项考核制度,确实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或许可以提醒领导干部平时就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把功夫下在日常;对于那些积极肯干、一贯兢兢业业的干部而言,也能体现出公平公正。
不过,若想使这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有所作为,还需要有些辅助措施。
其一,既然“记实制”主要针对干部的日常信息,那就应该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这个“日常”的价值所在,既不能与以往干部考核开列的“德能勤绩”完全重合,也不能完全避开既有的考核项目而另起炉灶。没人能保证,撇开现行的干部考核标准,就一定会比现行标准更科学、更公正。
从安吉县的做法看,是将“德能勤绩”等若干项目划分得更为具体、更为细致,也更为日常化,特别是,对考核结果的组织评价,比以往更及时。这样,干部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制度的温度和力量,从而,能依据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后续实践中,当地似乎应该继续强化这种“变现”的作用,不再引而不发,让考核制度真正具有标尺作用。
其二,有了“记实制”,这些信息仅仅掌握在组织部门手中,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尽快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通过公开干部履职信息,可以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经由民意互动,形成约束公权力、激励官员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一旦公开,群众也可以帮助搜集官员的日常信息,并上达组织部门,也可避免信息源的单一。
谁最清楚干部的日常表现?除了干部管理部门之外,广大群众其实最清楚。官声好不好、务实还是高蹈、有没有不良行为、混日子还是努力工作……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任何官方的制度、规定、举措,都很难完全替代这本账。所谓“口碑”,正是这个意思。如果有群众意见的介入、表达,还可以逐步提高“记实制”的客观性,并在互动中使考核指标更趋合理。
安吉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制度最大的难点在于确保考察的准确度和全面性。其实,只要引入民意,开放信息渠道,并认真、及时甄别公众提供的官员日常表现信息,这种准确度和全面性并不难达到。领导干部身负民众重托,对这一群体理应有一套科学、公平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既关系到公众福祉的实现,也是对干部自身的负责。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