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沪籍女生辍学 请不要再为“辍学维权”鼓掌

2012年12月04日 13:47   来源:中国网   邓海建

  15岁的非沪籍女生占海特因不肯妥协返乡读书而辍学在家,自学高中课程。她在微博上高调争取异地高考权利,称享受公平教育是她作为公民的权利,而推动教育公平则是她作为公民的义务,实现异地高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12月3日《京华时报》)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为“异地高考权”而辍学在家专职维权,不管这堂吉诃德的角色扮演得多么“勇猛传神”,心智正常的成年人、将心比心的成年人,该为之鼓掌、并暗自支持其“受害者”意念吗?当然,15岁非沪籍女生自然有维权的自由,但维权总是要考量成本的,以自戕的方式“捍卫公众权利”,抛开程序正义不说,这架势谁人承受得起?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来说,受教育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以辍学的方式推动异地高考的公共议题,诘责不说、起码的反省都不需要吗?

  诚然,在教育资源尚未均衡并均等化的今天,没有人怀疑异地高考是一项“分蛋糕”的制度设计。就譬如收入分配改革、又或者户籍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属于“深水区”的“硬骨头”。客观而言,倾向户籍人口的高考政策,确实制造了诸多不公与失衡,目前我国有2.45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2000多万,异地高考,作为事关社会公平的政策,势在必行。也因此,今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出台。

  眼下的情况是,从各地(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布的2013年高考报名通知来看,全面放开的梦想显然是落空了——于是网上网下一篇怨尤。《人民日报》载文说,教育改革必须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既要考虑改革的力度,又要考虑群众的可接受度。这话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异地高考既要推行,又不能速成。这话听起来不讨喜,但不妨看看事实——最新统计显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约有50万人,创历史新高;广东省有339万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读书,近5年平均每年都以25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如果在教育资源没有增量的前提下,一味放开,户籍考生权益要不要“换位思考”呢?真正的公平,不是伤害谁、成全谁,而是平衡双方权益,不徇私、不偏倚。

  这年代,没有人规定读书就是“正途”,也没有人觉得辍学就一定必得原罪。但对于一项已在推进的公共议题,辍学的代价,既不能算振聋发聩、更不能换得直接改观,不过增大“声音”的分贝而已。又是“微博约辩”、又是高调抗争,孩子做就算了,我们难道真的只会为“不屈服不妥协”姿态而癫狂——这和居心暧昧的起哄有什么两样?公共舆论或媒体资源,请不要再为“辍学维权”鼓掌了。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