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为政府应对谣言支三招

2012年11月28日 07:41   来源:环球时报   何辉

  近年来,在微博等互联网传播平台上,一些谣言屡屡被传播,有的还诱发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对于这种现象,我国政府在应对方面尚欠缺经验。笔者认为,要有效应对互联网出现的谣言,政府应善于利用其传播机制。

  要有效反击谣言,政府首先应在各方面做出负责任的行动。应对互联网谣言,要尽量在谣言出现前对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决策与行动做到充分的信息公开,让人民参与问题的研究与决策过程。反之,当人们在某个事件上得不到充分信息时,就会产生不确定感甚至发生焦虑。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焦虑和不确定感使谣言有机可乘。负责任的行动、充分的信息公开及科学民主的决策可以防止出现谣言滋生的“信息空洞”。

  在互联网空间反击谣言,还应特别重视对谣言源头的确认。在谣言出现之初,要努力迅速确定谣言源头,并给予有力反驳,澄清事实。一定要努力辨别恶意制造谣言的信源与无意识传播谣言的过程。对于恶意制造互联网谣言的信源,可依法处理。对于隐去身份躲在“黑暗”中的“黑色宣传”者,更应穷追不舍。中国正处于社会问题多发期,在这种背景之下,当谣言与社会问题相遇的时候,就极易在短时间内刺激人们的神经;互联网谣言的影响会被放大并向现实中传导,最终在现实世界中产生后果。

  在反击互联网谣言的同时,也要学会充分利用有视觉说服力的照片、视频来澄清事实,并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速扩散真实信息,抑制谣言的变形与放大。因为,与谣言口耳相传的古老传播形态相比,互联网谣言由于可借助富有视觉刺激性的照片,更容易激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另外,与非虚拟环境中的谣言生成相比,互联网上的谣言传播生成迅速,更容易被加工、被改造。在互联网上,时间的序列、空间的结构可被完全解构:一张过去的照片,可能被当成新近的照片加以理解,一张A地的照片,可能被认为是B地的照片。对于一般人而言,是很难对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实性做出精准判断的。所以,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出现谣言“满天飞”的局面,尽管许多情况下互联网谣言的传播是集体无意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不断加强公众的媒体素养,也是应对互联网谣言的重要对策。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将谣言称为“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而在互联网时代,谣言也很难消失。不过,只要政府能够客观看待这种现象,不断加强自身行动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加信息透明度与推进科学决策,不断推动互联网公众的媒体素养,就有可能提高整个互联网世界对谣言的鉴别能力与过滤能力。▲(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