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大学生“闪辞”

2012年11月15日 09:22   来源:千龙网   郭文斌

  一家人才公司的调查显示,65%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的占37.98%,仅9.3%的大学生能坚持两年以上。闪辞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和工资待遇不理想。(11月14日《现代快报》)

  找到首份工作,却玩“闪辞”,看似不可理解,但却符合实际,因此, 面对大学生的“闪辞”,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将提高到道德的层面进入批判,在我看来,最该做的是理性看待。

  大学生“闪辞”,首先有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缺点,盲目进入某一项业,难以如愿,自然就想逃离;另一方面是不了解职业情况,如报道中的一位年轻人——“我以为办公室文员只是写写公文和领导讲话稿,没想到事情很多,比如策划组织单位活动,陪领导去酒局应酬,加班赶文案是家常便饭,我觉得疲惫不堪,每天都很焦虑。”如此,肯定是要以辞职结束。此外,还有眼高手低的个人原因。

  其次,有企业的问题。许多企业存在问题,不尊重员工的权益,让员工看不到发展未来,而在工资待遇上更是极尽能事扣除。据报道,东莞一家企业竟然规定员工必须穿拖鞋上班,这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当然要辞职了。员工辞职,企业脱不了干系,应该反思。

  再次,监管部门也要反思,如果是因为监管不力而造成企业对员工的伤害,导致员工不得不辞职来抗议,那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大学生找工作很不容易,对此,大学生是清醒的,而且每一次求职,其成本也不少。调查显示,求职成功花费的总费用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68%;花了一两千元的,有13%的学生;15%的学生花了两三千元;仅4%的人花了3000元以上。即便是有些大学生求职成本不高,但其中产生的焦虑却是不容忽视的,想必没有大学生会无缘无故辞职。

  应理性看待大学生“闪辞”,无论是大学生,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该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减少大学生“闪辞”。毕竟员工“闪辞”,对谁都不太好。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