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从本月9日起开起了劳动必修课,学生只有参加校园劳动才会获得相应学分。校方称,眼下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必要通过劳动课程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此举在网上引发热议。
现在的大学生,确实如校方所说,几乎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从小到大除了看书学习之外,用坊间的话说是“油瓶倒了都不扶”,而学生家长往往也不主张孩子在家里或学校参加劳动,既怕影响孩子学习,又怕不安全,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也基本上都取消了劳动课,可以说,现在的很多学生大多感觉不到劳动流汗的滋味,不仅在身体上“弱不禁风”,甚至更不尊重和珍惜社会及普通人的劳动成果。
中小学乃至大学缺乏对学生热爱劳动的培养,将所有劳动课从教学中去除,小学生家长帮助孩子“值日”清扫教室是司空见惯,一些中学大学甚至连学校和教室环境卫生都由专职人员打理,实际上,学校因不重视对学生热爱劳动的培养,已经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就业,所造成的后果在就业市场上已经逐步呈现,从媒体报道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也与求职者的眼高手低劳动意识差有很大关系,既想工作轻松又想获得高薪,不愿或不屑从基层艰苦的岗位做起,因缺乏劳动锻炼而形成的浮躁心理给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很大障碍。
湖北工业大学开设劳动课,并不是一项创新,事实上在20多年前的大学及中小学里,每周都有一个半天或是固定时间的劳动课,现在的开设只是一种“恢复”,与学分挂钩也不仅仅是湖北工大,报道说,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安徽师范大学就已重新开设取消二十多年的劳动课。应当说,大学将劳动课与学分挂钩,既是一种无奈,也确实非常必要。
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脑力劳动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体力劳动,但体力劳动不仅在当今社会必不可少,其对身体和毅力的磨炼也是脑力劳动所远远不能相比的。古人曾说过,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有志于“成大事”的大学生,无论从报效国家还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上来说,都必须热爱劳动。高校将“劳动课”予以恢复并与学分挂钩,不仅不是“脑子进水”,更是审时度势,而且所设置的所谓“劳动”,仅仅只是在校园内跟着老师清洁卫生打扫、拖地,捡垃圾,清理壁橱等,根本算不上“劳其筋骨”,充其量只是打扫庭院,更何况莘莘学子应该知道这句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责任编辑:李焱)